2022高考语文一轮课件: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 第14讲 仿用、变换句式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高考语文一轮课件: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 第14讲 仿用、变换句式 2022 高考 语文 一轮 课件 专题 10 语言文字 运用 14 变换 句式
- 资源描述:
-
1、仿用、变换句式彩笔雕琢,工丽句式活动1 研磨高考真题 吃透命题精神一 修辞式仿写1.(2018全国卷)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材料:奋斗 团结 梦想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答:_审答题眼“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答题思路首先,要读清、读准示例。“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在句式上,采用的是两个四字结构在前、六字结构在中、十三字结构在后的句
2、式;在顺序上,是按从古到今、从前到后的顺序排列;最后的十三字结构有一个词语高度地概括了前面的词语。所谓仿照示例,就是仿照这些具体的内容。其次,要对题目提供的材料分类排序。垦田、治水、脱贫,都归奋斗;共济、守望、御外,都归团结;开天、逐日、复兴,都归梦想。再按时间的前后,四、六、十三字的结构,便可排出。答案: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每句2分,其中句式1分,内容1分)2.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
3、与示例相同。(6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答:_审答题眼“自选话题”“两句话”“拟人”“句式与示例相同”。答题思路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求自选话题,必须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答案:示例一:花瓣在生命旺盛的初夏凋零,意在教导我们:学会放下;树叶于五彩绚烂的深秋飘落,意在提醒我们:不要逞强。示例二: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叮咚,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快乐;青苔于阴暗潮湿的山下翠绿,意在提醒我们:不要放弃。二 逻辑式仿写3.(2017全国卷)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高考之后,
4、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_审答题眼“三处推断存在问题”“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答题思路首先,明确所给文段的主旨: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的好处。其次,仔细研读内容,找出推断存在问题之处。文段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推断不合理,取得好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浓厚的兴趣只是其中之一。“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推断也不合逻辑,成绩好坏与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不存
5、在必然联系。最后,参照例的方式表达出来即可。答案: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4.(2017全国卷)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_审答题眼“三处推断存在问题”“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答题思路文段共有三句话,每
6、句话中各有一处推断,要把太绝对的词语改过来。第一句的推断是“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必然”说法太绝对。第二句的推断是“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严重影响”说法太绝对。第三句的推断是“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一定会”说法太绝对。答案: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5.(2017全国卷)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
7、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_审答题眼“三处推断存在问题”“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答题思路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所给材料中有几处推断。有三处推断:一是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二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三是只要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从“势必”“这样就可以”“只要就”等可见,这三个推断都过于绝对化。明确了这三个推断的问题后,就可以仿照句来说明推断中存在的问题了。答案: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不一定能避免环境污染
8、。析命题特点明复习方向活动2 突破仿用句式“3题型”仿用句式要求按照规定的话题(或情境),依照给定(或暗示)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写一个或一组主旨统一、内容属同一话题的新句子。这类试题往往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2018年高考全国卷考查给材料仿写,以家国情怀为内核,选材时代感强。这是全国卷的新题型,也是今后高考考查的趋势,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题型一给定材料式【方法归纳】给定材料式仿写“3步骤”第一步:审题。审题干,弄清题干要求。给定材料仿写题对句式、修辞手法、仿句内容等一般都有明确规定,要明确这些具体要求。审例句及给定材料,把握题干的隐含要求,分析例句
9、及给定材料的句式特点、语法结构、修辞手法、关键词语、情感基调等。第二步:仿写。用给定的材料来仿写,尽可能写出与例句相协调的句子。第三步:检查。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检查:看仿句与例句的句式、结构、修辞、内容、情感基调等是否一致,看仿句是否符合题干的各项要求(包括明确的要求和隐含的要求)等。【即学即练】1.依照下面画横线的语句,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材料:眼力足 笔力足 脑力足深入浅出 深谋远虑 高瞻远瞩武装头脑 宣传政策 体察民情聚民心 抓本质 长见识 出成果 下功夫 筑同心党的宣传干部,要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脚力足,行稳致远、深入基层,经风
10、雨、见世面;_;_;_。【解析】本题考查给材料式仿写。回答此题,要注重分析题目要求,根据“要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脚力”,可以明确续写的三句话的顺序应是眼力足、脑力足、笔力足。然后重点分析画线句的特点和材料中的词语,将材料中的词语归类。分析画线句子可以看出,“行稳致远”紧扣的是“脚力”,“深入基层”是脚力所及,“经风雨、见世面”是宣传干部脚力足的结果。这样来看,“高瞻远嘱”“体察民情”是有关“看”的词语,“长见识”“抓本质”是“眼力足”可以达到的结果;“深谋远虑”“武装头脑”是和“脑有关的,“下功夫”“出成果”应该是思考的结果;“深入浅出”“宣传政策”是和“笔”有关的,“筑同心”“聚
11、民心”应该是宣传的结果。最后按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将三个句子组织起来即可。答案:眼力足,高瞻远瞩、体察民情,长见识、抓本质脑力足,深谋远虑、武装头脑,下功夫、出成果 笔力足,深入浅出、宣传政策,筑同心、聚民心(每点2分)题型二命题(话题)式命题(话题)式仿写,即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以同一话题或另外提出新的命题内容(即话题),按例句格式进行仿写。【方法归纳】仿用句式“5原则”1.句式特点一致。仿写的句子在句式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比如单句的语法结构的一致、复句的关系的一致等。2.短语类型一致。仿写的句子除了要关注使用的词语在词性上与例句保持一致外,还要关注短语类型的一致,比如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12、、动补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等。3.表述内容一致。仿写的内容要与例句的内容密切相关,要体现出例句蕴含的意义,特别是深层含意等。4.修辞手法一致。仿写的句子在修辞手法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5.情感基调一致。仿写的句子要在忧伤、喜悦、沉郁、凄凉、幽怨、激愤、寂寞等情感方面与例句保持一致。【即学即练】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答:_【解析】形式上:要采用“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的句式。内容上:只要以排比的方式,围绕着“不要害怕逆境”的主题
13、,写出三个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的语句即可。答案:示例一:蜡烛如果害怕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航船如果害怕颠簸,那它永远不能远航;矿石如果害怕冶炼,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示例二:玫瑰如果害怕采摘,那它永远不能展露芬芳;骏马如果害怕牺牲,那它永远不能驰骋疆场;宝剑如果害怕锻炼,那它永远不能拥有锋芒。题型三对联式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源远流长。对联的出题形式主要是给出一联,要求对出另一联;或者是给出短语,要求组成对联。这实际上也是仿写句子的过程,只是对联本身还有音韵和平仄的要求,比一般的仿写句子难度要高。【方法归纳】对联式仿写“5原则”1.字数相等,词不重复。对联没有字数限制,长的可达几
14、百字,短的则只有一两个字。但不论长短,同一对联的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而且应做到对应位置的字词不重复。2.结构相应,句式一致。对联中上下联的结构、句式应完全一致。比如杭州云栖寺的对联:“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3.词性相对,短语相应。对联的上下联相应的地方的词、短语要对应,从词性的角度分析,词性要一致,比如名词对应名词,并列短语对应并列短语等。比如:“吹笛闻梅落,登楼待鹤归。”从词性的角度看,“吹”与“登”,“闻”与“待”,“落”与“归”动词相对;“笛”与“楼”,“梅”与“鹤”名词相对。4.平仄相对,音韵和谐。比如上联末字若押仄声韵,下联末字则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比较宽,
15、不做具体要求。5.内容相关,情感一致。上联和下联表达的主要内容应基本一致,即使是两种相反的情形,也存在某种联系,并且表达的情感也要一致。此外,上下联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字,否则,就犯了对联的大忌。【即学即练】3.下面是为“迎新年”系列文化活动拟写的一副宣传对联,请根据材料写出下联。(6分)为丰富群众的假期生活,2020农历春节到来之前,文化和旅游部计划组织开展“迎新年”系列文化活动,活动涉及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多个非遗门类,为基层群众送去丰盛的“文化年货”。如今的国人,在新春佳节,对物质层面的需求基本能得到满足,与此同时,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