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2《诗经》二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2诗经二首课件 新人教版 2024 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12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诗经二首第12课人教版 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答 案 呈 现温馨提示:点击进入讲评习题链接112233DA基础题44C5566DA答 案 呈 现习题链接综合题778899DD10101111121213131414D1515答 案 呈 现习题链接创新题1616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雎鸠(j ji)窈窕(yo tio)B.好逑(qi)寤寐(w mi)C.蒹葭(ji)溯洄(s)D.萋萋(q)在水之涘(y)【点拨】“涘”应读作“s”。D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拟声词)B.寤寐求之(睡觉)C.寤寐思服(想穿衣服)D.宛在水中沚(底部)【点拨】B 项,“寤”,醒
2、时;C 项,“思服”,思念;D 项,“沚”,水中的小块陆地。A3.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窈窕/淑女,琴瑟/友之。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D.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点拨】A 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A4.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起兴手法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点拨】本题考查起兴手法。诗经经常使用起兴手法。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C 项没有用到
3、起兴手法。C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一。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分为“大雅”“小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C.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先秦时也称其为诗三百。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D【点拨】D 项中“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的说法错误。6.填空。(1)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2)关雎中的“_,_”两句,将主人公饱受相思之苦,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情状深刻地表现了出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3)古诗常
4、常会成为现代歌词作者的灵感之源。比如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蒹葭中的“_,_”这两句诗。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点拨】(1)根据“统摄全诗”来分析;(2)从“主人公饱受相思之苦,长夜无眠、思绪万千”来分析;(3)根据“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来分析即可找到答案。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不添字漏字。阅读诗经二首,完成练习。7.下列对关雎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然后写出了主人公的一片情思。B.第三句“窈窕淑女”写出了主人公倾心之人是一位文静善良的女子。C.“悠哉悠哉,
5、辗转反侧”写主人公饱尝相思之苦,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D【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关雎的第三章写主人公想象自己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变得轻松明快。“琴瑟友之”表现了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钟鼓乐之”描绘了婚礼的盛况。D 项理解有误。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出了青年男子求之不得的苦闷、哀怨情绪。8.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
6、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执着追求,以及其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点拨】“绝望情绪”的说法有误。D9.关雎这首诗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从整首诗来看,诗歌写的是一位男子对心仪的女子的追求过程。诗中男子追求爱情的过程,就是他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过程,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10.蒹葭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这首诗向读者展示的画面是: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萧瑟的晚秋晨光,烘托出了主人公凄恻的情感。三个不同
7、时间段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到心上人的惆怅心情,主人公的这种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由此可知,这些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心情,同时使诗歌在艺术表达上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点拨】先描述诗中景物描写的画面,再分析画面的特点,以及对表达主人公情感的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诗句描绘的是三个不同时间段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到心上人的惆怅心情。由此可分析出这些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心情,同时使诗歌在艺术表达上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11.【甲】诗首先抒发了对“_”的爱慕之情;其次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