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 第1讲 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整体阅读 .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 第1讲 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整体阅读 2022 新高 语文 人教版 一轮 复习 课件 专题 论述 连续性 文本 整体 阅读
- 资源描述:
-
1、专题一 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总复习语文第1讲 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整体阅读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总复习语文一、把握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总复习语文二、掌握论述类文本的三大要素高考总复习语文1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在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例如科学需要探索精神痛苦也是精神财富等文章的标题就是论点。(2)在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
2、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在谈骨气中,文章的第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开门见山的中心论点。高考总复习语文(3)在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4)在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论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的。高考总复习语文2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1)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2)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
3、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运用理论论据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高考总复习语文3论证。论证是用严密的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1)常见的论证方法。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总复习语文三、落实论述类文本的三步读文法第一步:边阅读,边勾画。(1)勾画论点句。论点通常用判断句表述,是全文的中心,一般来说,在文章的开头;也有在“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词之后的。(2)勾画论据。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示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事理论据。高考总复习语文(3)标注关键
4、词。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某些指代词;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的关键词;提示信息的词;文中反复出现的词。第二步:边思考,边筛选。勾画的信息是为做题服务的,因此,需要思考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关键信息是什么,每一道题涉及材料的区间在哪儿。这样把对做题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来,根据勾画的信息抓住材料的关键,关注细节。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三步:边比较,边概括。在思考与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联系:比较异同(说法上的异同、内容上的异同),然后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概括,揣摩命题者把多则阅读材料放在一起的意图。高考总复习语文(2020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材料一:历史地理学
5、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高考总复习语文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
6、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高考总复习语文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高考总复习语文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
7、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高考总复习语文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
8、部分。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高考总复习语文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
9、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高考总复习语文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材料二: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635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