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升四暑假衔接精讲第07讲:边塞古诗赏析(部编版有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三升四 暑假 衔接 精讲第 07 边塞 古诗 赏析 部编版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边塞古诗赏析第07讲本讲学习目标:1、 通过学习,识记出塞、凉州词等古诗;2、 熟悉边塞古诗特点,理解边塞诗意象;3、 赏析诗句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一、知识详解观察上面几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
2、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简介: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萧红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萧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
3、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
4、,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
5、交厚。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
6、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盛唐,所以在其边塞诗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主题思想: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练一练: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人未还(hun)B飞将(jing)C不教(jio)D度(d)阴山2这首诗的题材是( )A边塞诗B送别诗C思乡诗D山水田园诗3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
7、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 )A诗魔B诗佛C诗鬼来源:学科网D七绝圣手4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A但使:但是。B不教:不叫,不让。C度:越过。D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来源:学科网ZXXK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A比喻B夸张C对偶D互文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诗人通过对边塞风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B“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C“但使
8、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7解释词语:但使:_来源:学科网ZXXK8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9诗歌的主题是什么?_10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_【答案】1C 不教(jio)应改为不教(jio)。2A 这是一首边塞诗。3D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
9、最为著名,有 “七绝圣手”之称。4A 但使:只要。5D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6A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7只要8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互文。9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10“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
10、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凉州词王翰 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萧红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萧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
11、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
12、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安徽专版)同步作业精英课件:专题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共23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