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统考语文第二轮专题保温常练(8) WORD版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统考语文第二轮专题保温常练8 WORD版含解析 2021 统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保温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回首百年岁月,既如梦如烟,又历历如在眼前。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投身革命起,我在出生入死的地下党工作中得到;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亲见一代读书人于的斗争中表现出的气魄和风骨,也真切听到人民怒吼的心声和越吹越响的斗争号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如火如荼的国家建设中,我从头开始学城市规划、工程管理;改革开放春雷滚滚,在的生活变迁中,我和所有人一样见证这个国家的扬眉吐气;有幸跨入新世纪,我更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民族实干兴邦的崛起如果说作为一个百岁老人,我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和认识,(),也更能感受到置于百年沧桑的历史里,七十周年这一喜庆日子是多么
2、来之不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有值得汲取的太多的故事和经验。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磨炼坚苦卓绝沧海桑田发愤B.历练坚苦卓绝日新月异奋发C.磨炼艰苦卓绝日新月异奋发D.历练艰苦卓绝沧海桑田发愤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那就在于,“新中国”三个字沉甸甸的分量对我可能有着别样的体会B.那就在于,我对“新中国”三个字沉甸甸的分量可能有着别样的体会C.那可能就在于,我对“新中国”三个字沉甸甸的分量有着别样的体会D.那可能就在于,“新中国”三个字沉甸甸的分量对我有着别样的体会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3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这一喜庆日子是多么来之不易,其间有太多值得记取的故事和经验。B.七十周年这一喜庆日子是多么来之不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有太多值得记取的故事和经验。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这一喜庆日子是多么来之不易,其间有值得汲取的太多的故事和经验。D.七十周年这一喜庆日子是多么来之不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有值得记取的太多的故事和经验。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诗和散文的差别不单在形式,也不单在实质,。就形式说,散文的节奏是直率的无规律的,诗的节奏是低回往复的有规律的;就实
4、质说,散文宜于叙事说理,诗宜歌咏性情、流露兴趣。要明白诗和散文的差别,。事理是直截了当、一览无余的,情趣是低回往复、缠绵不尽的。直截了当的事理宜用叙述的语气,;叙述语中事尽于词、理尽于言;在惊叹语中语言只是情感的缩写,情溢于词,读者可凭想象而领会弦外之音。这就是诗和散文的根本差别。_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2020年3月6日,海阳核电厂2号机组发生两起运行事件,海阳核电厂根据核电厂营运单位报告制度,向国家核安全局提交了运行事件通告。该机组在两起事件过程中,无放射性后果、无人员照射、无环境污染,两起事件均被界定为0级事件,即
5、“无安全意义”的事件。国家核安全局也通过多个经验反馈渠道,将运行事件的相关情况反馈给其他核电厂和有关单位,使其他核电厂和单位也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从我国核电厂运行事件发生的总体趋势看,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每台机组的平均运行事件数量分别为0.87,0.89和0.64起,低于美国的2.6,2.1和1.7起,也低于法国等许多国家,这说明我国核电厂的运行管理水平在持续提高。二、名句名篇默写(6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鼓励群臣进谏并给予奖励,其中,受上赏的是“”,受中赏的是“”。(2)庄子逍遥游中,在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之后,提出总结性看法的两句
6、是:“,。”(3)李商隐锦瑟中,以感叹作结,表达无限怅惘情绪的两句是:“?。”三、古诗文阅读(2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李渤,字浚之,后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后。九年,以著作郎征之。岁馀,迁右补阙。会泽潞节度使郗士美卒,渤充吊祭使,路次陕西。渤上疏曰:“臣出使经行,历求利病。访寻积弊,始自均摊逃户。凡十家之内,大半逃亡,亦须五家摊税。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止。摊逃之弊,苛虐如斯,聚敛之臣唯思竭泽,不虑无鱼。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十一月,定京官考,不避权幸,皆行升黜。状入,留中不下,
7、议者以宰辅旷官,自宜上疏论列,而渤越职钓名,非尽事君之道。乃出为虔州刺史。不阅岁,迁江州刺史。度支使张平叔敛天下逋租,渤上言:“度支所收贞元二年流户赋钱四百四十万,臣州治田二千顷,今旱死者千九百顷。若徇度支所敛,臣惧天下谓陛下当大旱责民三十年逋赋。臣刺史,上不能奉诏,下不忍民穷,无所逃死,请放归田里。”入为职方郎中,迁谏议大夫。敬宗冲年即位。坐朝常晚,一日入阁,帝久不出,群臣候立紫宸门外,有耆年衰病者,几将顿仆。渤出次白宰相曰:“昨论晏朝事,今坐益晚,是谏官不能回人主之意,渤之罪也。渤请出阁,待罪于金吾仗。”会唤仗,乃止。宝历元年,改元大赦,先是,鄠县令崔发闻门外喧斗,县吏言五坊使下殴击百姓。
8、发怒,命吏捕之,曳挟既至,时已曛黑,不问色目。良久与语,乃知是一内官。天子闻之怒,收发系御史台,御楼之日,放系囚,发亦在鸡竿下。时有品官五十馀人持仗殴发,发破面折齿,台吏以席蔽之,方免。是日系囚皆释,发独不免。渤疏论之曰:“县令不合曳中人,中人不合殴御囚,其罪一也。然县令所犯在恩前,中人所犯在恩后。中人横暴,一至于此,是朝廷驯致使然,若不早正刑书,臣恐四夷闻之,慢倍之心生矣。”后上以渤党发。出为桂州刺史,充桂管都防御观察使。太和五年,以太子宾客征至京师。月馀卒,时年五十九,赠礼部尚书。渤孤贞,力行操尚,不苟合,而阘茸注之流,非其沽激。以言摈退,终不息言。以救时病,服名节者重之。(选自旧唐书李渤
9、传,有删改)注 阘茸,指人品卑劣,或者庸碌无能的人。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B.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C.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D.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著作郎,官名,主管编修国史;至唐,主管著作局,掌撰拟文字。B.疏,一种
10、文体,是指封建时代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奏章。C.留中,指皇帝将有争议的臣子留在朝中任职,不交相关部门处理。D.鸡竿,一端附有金鸡的长竿。古代多于大赦日树立,后用为赦罪之典。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渤考评公正,不避权贵。作为考功员外郎,李渤对皇帝宠信的奸佞之人一概给予降职的考核评定,却遭到越俎代庖、沽名钓誉的非议,最终被贬出京城。B.李渤体察民情,维护君王。度支使张平叔不顾百姓疾苦,竟建议征收三十年前拖欠的赋税,李渤如实汇报江州的旱情,并明确指出,一旦征收,必引来对皇帝的非议。C.李渤忠于职守,勇于担责。敬宗“坐朝常晚”,李渤进言劝谏,第二天皇帝仍我
11、行我素,李渤觉得未能尽谏官之责,主动向皇帝请罪。D.李渤仗义执言,坦陈时弊。崔发抓捕了殴打百姓的“中人”,遭到群殴,李渤挺身而出为崔发鸣不平,并直言朝廷如果不整治“中人横暴”,必然后患无穷。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摊逃之弊,苛虐如斯,聚敛之臣唯思竭泽,不虑无鱼。(5分)译文:_(2)时有品官五十馀人持仗殴发,发破面折齿,台吏以席蔽之,方免。(5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秋日再寄晁采珍簟生凉夜漏馀,梦中恍惚觉来初。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由浪寄书。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定不如。注晁采:唐
12、代宗大历时女诗人。浪:放纵,引申为多。肠断寒猿:出自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珍簟生凉”与“梧叶雨声疏”,紧扣题目中的“秋”,突出了初秋的特点。B.首联中的“觉”与“惟觉时之枕席”之“觉”,意思相同,刻画的状态也是相同的。C.“窗外江村钟响绝”,不仅用钟声写出了时间的流逝,还侧面表现了女主人公难眠的情态。D.“肠断寒猿”运用典故,暗示了秋天夜晚气温由凉到寒,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相思之苦。12.诗里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简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