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类型2021版语文导学大一轮广西专用练案二十四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WORD版含解析.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92294
  • 上传时间:2025-11-02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32.08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版语文导学大一轮广西专用练案二十四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WORD版含解析 2021 语文 导学大 一轮 广西 专用 练案二 十四 了解 掌握 常见 古代 文化 知识 WORD 解析
    资源描述:

    1、练案二十四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专题分级练第48页一、对点练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叟”,我国古代对年老男子的一种带有轻蔑口吻的称谓,如“河曲智叟”“童叟无欺”等。B.“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C.“庶人”,古代泛指无官爵的平民。周代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D.“千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答案:A解析:A项,“叟”不带有轻蔑口吻,有时还有尊敬的意思。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忧”,母亲丧事。古代子女为父母守丧,不行婚嫁之事,不

    2、参与吉庆之典,官者须离职。B.“豫章”,古代区域名称,在汉代设郡,指现在的南昌地区,唐代初期把豫章郡改为“洪州”。C.“吏部”,掌管天下所有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和选拔考试等事务,长官称吏部尚书。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指太尉、司徒、司空。答案:C解析:C项,不是“所有官吏”,只是文官,武官属于兵部管辖。“选拔考试”在唐开元以后是礼部的事。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如杜甫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B.“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

    3、举人。C.“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于明代。D.“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答案:C解析:C项,“起于明代”错,应该是“起于隋朝”。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人”原指被荐举的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合格者。B.“刑部”又称“秋官”“宪部”,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负责审定律令及审核刑狱。C.“河阳”中“河”专指“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谓之阳”,故“河阳”指黄河北岸的某地区。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

    4、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件。答案:A解析:A项,乡试是每三年一次。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主要职责是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B.“降号”,贬降名号,义同左迁、贬、黜、解、革、擢、授等,指官员因过失而被降职或名号。C.“抚字”,指抚育爱养子女,也指良吏爱护人民。“字”是会意字,本义是在屋内生子。D.国外,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与朝中、朝廷相对。答案:B解析:B项,“黜”,罢免或降职;“解”,因过失而解职;“革”,撤职查办;“擢”,提拔职务;“授”,授予官职。6.下

    5、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狄仁杰就曾在此任职。C.“服除”,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制规定父母去世,均要守丧,是为丁忧,时间视亲疏而定;丁忧期间不能为官,已为官者则需停职守制。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答案:D解析:D项

    6、,“除”“拜”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只是指任命官职。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学校(太学)学习的学生。B.“经筵”,我国古代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在宋代正式制度化。C.“迟明”,黎明。古代常根据天色变化来纪时,如“日入”“黄昏”“人定”“寅时”等。D.“勒石燕然”,典故,出自后汉书。东汉将军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后人用此词表示建立或成就功勋。答案:A解析:A项,“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

    7、人也。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以疾告归其政。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改动)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古代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叫讳,规矩是“讳名”不“讳姓”,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前加“讳”字,以示尊重。B.“进士”,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乡试考取后进入殿试的读书人,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统称,意为可以

    8、进授爵位之人。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唐宋时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D.“庚申”,这里表示日期,采用的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时法。庚申前一位是己未,后一位是辛酉。答案:B解析:B项,“通过乡试考取后进入殿试”错,“乡试”应为“会试”。参考译文公名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当初考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让给同乡人王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里都称赞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才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薛公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薛公入朝谢恩,皇帝说:“先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薛公更加心存感激并勉励自己。薛公

    9、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于是(皇帝)下诏优待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还,才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二、仿真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范)百禄字子功,锴之子也。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熙宁中,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故事,用文吏领兵,从之。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七年,召知谏院。属岁旱,请讲求急务,收还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将死之

    10、民。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元祐元年,改吏部侍郎。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不许。熙河范育言:“阿里骨酷暴且病,温溪心八族皆思内附,可以计纳。”百禄曰:“中国以信

    11、抚四夷,阿里骨未有过,溪心虚实未可知,无衅而动,非策也。”又请进筑纳迷等三城,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六,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B.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C.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D

    12、.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答案:D解析:“良田”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B两项;“何以耕”的主语是“我”,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檄”即檄文,是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的“檄”有“晓谕部下”之意。B.“流配”也称流放,是古代刑罚名,是给犯人刺字并将其驱逐到边远地区的一种刑罚。C.“尹”是官名,北宋始于开封置府,尹总领府事,掌管司法、民政、赋役、户口等务。D.“中国”在古代一般指的是中原地区或是在中原地区由华夏族建立起来的政权

    13、。答案:B解析:B项,“是给犯人刺字并将其驱逐到边远地区的一种刑罚”错误。流配只是将犯人驱逐到边远地区。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百禄心地善良,力阻杀害降民。在他管辖边事的时候,贾昌言想杀害请降的夷人,来向朝廷邀功请赏,范百禄极力阻止。B.范百禄头脑清醒,敢提不同意见。大旱年,他奏请收回对百姓不利的法令;司马光想流配犯罪官吏,范百禄的反对使他打消念头。C.范百禄恪尽职守,不愿宣扬功绩。任翰林学士时,为皇帝列举区别公正和奸邪之法;任开封府尹时,有人想把无囚一事上报朝廷,被他阻止。D.范百禄思虑周全,做事富有眼光。有人提议接纳想要归附朝廷的温溪心八族,并推进构筑

    14、三座城的计划,均被范百禄否定。答案:A解析:A项,“在他管辖边事的时候”错误,原文是“熊本治泸蛮事”。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故事,用文吏领兵,从之。(2)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参考答案:(1)利州武守周永懿因为受贿之事败露,范百禄请求恢复旧例,用文官率领军队,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2)废除一半那么失去职务的人就会很多,不如用逐渐削减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现在起官吏空缺就不要添补,过不了几年,削减的人数就会超过一半。解析:(1)句,败,败露;“复”,恢复;“故事”,旧例;“领”,率领;“从之”,前面

    15、省略主语,翻译时要加上“朝廷”。(2)句,“则”,那么;“不若”,不如;“阙”,通“缺”,空缺;减,削减;“过”,超过。参考译文范百禄字子功,是范锴的儿子。考中进士后,又考取才识兼茂科。熙宁年间,担任江东、利、梓路刑狱提点官,加封直集贤院的头衔。利州武守周永懿因为受贿之事败露,范百禄请求恢复旧例,用文官率领军队,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熊本治理泸蛮事务,有夷人首领因力竭请求投降,副将贾昌言想杀死他们来邀功,范百禄劝阻贾昌言却不被听从,范百禄就去对熊本说:“杀害投降的人不吉利,救活上千人的人,他的子孙会受到封赏。怎么能容许骄纵的将领在境内横行呢?”熊本惊觉起来,马上下达文书阻止贾昌言。七年,范百禄掌

    16、管谏院。碰上大旱之年,范百禄奏请处理当前紧急的事务,收回那些对百姓不利的法令,来拯救即将死亡的百姓。司马光恢复差役法,担心官吏受贿,想对受贿的官吏施以流放的处罚。范百禄坚决地争论说:“如果用重法来惩治,那么脸上被刺字和穿着囚衣的人将充满道路。”司马光醒悟后说:“没有您的提醒,我不知道啊。”这件事就此作罢。元祐元年,改任吏部侍郎。议论朝政的人想要淘汰官吏,吕大防催促要废除一半人,范百禄说:“不可以。废除一半那么失去职务的人就会很多,不如用逐渐削减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现在起官吏空缺就不要添补,过不了几年,削减的人数就会超过一半。”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不久范百禄兼任侍读,提升为翰林学士。他给皇帝

    17、说区分邪人和正人的条目,大凡引导君主做某类事情的是公正,做某类事情的是奸邪,按类别区分正邪,一共二十多条。希望(皇帝)大致根据这些事情来观察情况,那么邪正就区分开来了。范百禄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府尹。他勤劳于民事,监狱里没有被关押的囚犯。僚吏想把监狱里空无一囚的事上奏,让皇上知道,范百禄说:“千里的皇畿,监狱里空无一人,这是皇上的仁德,不是府尹的功劳。”不许上奏。熙河范育说:“阿里骨残酷暴虐而且有病在身,温溪心八族都想归附朝廷,可以采用计策接纳他们。”范百禄说:“朝廷以诚信安抚四夷,阿里骨没有过错,温溪心的实际情况也不可知,没有罪责却采取军事行动,不是好的计策。”(范育)请求进筑纳迷等三座城,范百禄说:“这都是良田,是必争之地,我们如果(在那里)筑了城,若敌人的骑兵时常出动,我们怎么耕种呢?之后即便想废弃它们,但消耗的费用已经很多了,也不可能废弃了。”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范百禄去世时,享年六十五岁,追赠银青光禄大夫。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版语文导学大一轮广西专用练案二十四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WORD版含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2294.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六 现代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六 现代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空虚的近义词.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空虚的近义词.doc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六 古诗文默写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六 古诗文默写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空洞无物的近义词.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空洞无物的近义词.doc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六 古诗文默写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六 古诗文默写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稳妥的近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稳妥的近义词是什么.doc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八 现代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八 现代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移动的近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移动的近义词是什么.doc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称呼的近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称呼的近义词是什么.doc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积累的近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积累的近义词是什么.doc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积年累月的成语解释.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积年累月的成语解释.doc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秀丽的同义词和近义词.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秀丽的同义词和近义词.doc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三 病句修改与辨析(含语法知识)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三 病句修改与辨析(含语法知识)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成语解释.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成语解释.doc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三 句子运用(病句、衔接、仿写)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三 句子运用(病句、衔接、仿写)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破绽的近义词.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破绽的近义词.doc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三 古诗文默写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三 古诗文默写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石沉大海的成语解释.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石沉大海的成语解释.doc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石室金匮成语解释.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石室金匮成语解释.doc
  • 2021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基础知识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doc2021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基础知识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doc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矗立的近义词.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矗立的近义词.doc
  •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
  • 2021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学文化常识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doc2021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学文化常识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doc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字音字形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字音字形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眼力近义词.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眼力近义词.doc
  •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字音字形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字音字形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眷恋的近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眷恋的近义词是什么.doc
  • 小学语文近义词 真金不怕火炼的近义词.doc小学语文近义词 真金不怕火炼的近义词.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