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15:鉴赏诗歌表达技巧.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年高 语文 文本 阅读 复习 15 鉴赏 诗歌 表达 技巧
- 资源描述:
-
1、学案15: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使用。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一般来说,“艺术手法”“表达特色”“表达技巧”“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它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四个小概念。一、知识图要(说明:“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与“艺术技巧”“表现手法”“艺术特色”“艺术手法”等概念含义一致。)活动1修辞手法类题型突破阅读下面的诗句,判断分别使
2、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1)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钱珝未展芭蕉)答:答案比喻、拟人。以“绿蜡干”“芳心犹卷”“一缄书札”喻“未展芭蕉”。拟人,“怯”,娇怯含羞;“暗拆看”,暗暗拆开查看。比喻、拟人的运用使“未展芭蕉”的形象生动可感。(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答:答案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春风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了送别时的怅然、感伤之情。(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李白在同辈中排行第十二,故称李十二白)答:答案夸张、对偶。高度赞扬了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读来朗朗上口。(4)乐游原上清秋节,
3、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答:答案顶真。“音尘绝”使上下词句紧密衔接,气势通畅,富有节奏感。(5)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答:答案通感。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巧妙渲染了离愁。(6)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答:答案拟人、借代。“花不语”将花拟人化,突出少女与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以花的色彩“红”代替花,显得具体形象,画面感强,更突出了“花”的特征。(7)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答:答案设问。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也抒发了
4、诗人对自己和琵琶女同为“沦落人”的感伤。(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答:答案互文。“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关隘”,将寥廓的空间和悠远的时间浓缩在一起,给人以苍茫之感。二掌握分析修辞手法的方法技巧即时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题目: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解题流程:第一步:明手法。这三句运用了比拟、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释运用。用“争先”“鏖战”等描述人的词来修饰“诗豪”(指写诗的豪
5、情)“风”“雪”,用“”一词将“诗”拟物,所以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三个句子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第三步:析作用。比拟的一般作用是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本曲运用比拟,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排比的一般作用是。在本曲中,使用排比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写出了风、雪、诗情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答:流程提示:缴缠风雪交加的壮美增强语势,渲染气氛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
6、“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表达方式类题型突破一理解表达方式相关知识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要求考生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进行鉴赏。其中,高考又以描写、抒情为考查重点。描写可分为正(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物抒情、用典表志等)。知识应用运用以上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
7、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辞)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表达效果?答:答案直接抒情。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直率而震撼人心。(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其二)这首诗歌景和情的关系如何?请加以简析。答:答案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诗歌运用了白描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分析。答:答案对草原景象不加渲染烘托的刻画,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
8、活。(4)“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诗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细节描写?有何作用?答:答案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只是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而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讽喻作用。(5)“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对诗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作简要分析。答:答案第一句运用正面描写,直
9、接表现天姥山高峻奇伟之势;后三句则是运用侧面描写,通过五岳和天台山来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二掌握分析表达方式的方法技巧即时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题目: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解题流程:第一步:明方式。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第二步:释运用。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安静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
10、内家居布置,“墨画”“数茎竹”“香薰”“一架书”表现了书斋主人的;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烘托。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出李将军的,“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表现出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第三步:析作用。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个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答:流程提示:外部环境高雅意趣洒脱豪放答案侧面烘托: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11、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直接描写: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活动3表现手法类题型突破一理解表现手法相关知识表现手法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等同于表达技巧,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之间有交集。狭义上的主要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结合、以小见大、对比、衬托、象征、渲染、烘托等。知识应用运用以上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答案对比手法。将封建贵族“朱门酒肉臭”的奢华生活和穷苦百姓“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命运进行对比,形象地揭露
12、出当时社会的悲惨丑恶状况。(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种手法与对比有何不同?答:答案衬托。作者用桃花潭水之深正衬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此处衬托与对比不同,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诗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答案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烘托夜的深和夜的静。(4)孔雀东南飞并序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有何作用?答:答案该句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的想象,不由得让人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
13、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到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答案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6)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写景有何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虚实结合。词中“春风十里”是虚景,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尽荠麦青青”是实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请赏析诗歌写景的表现手法。
14、答:答案点面结合。“孤舟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8)试赏析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是如何描写蜀道的。答:答案使用夸张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二掌握分析表现手法的方法技巧即时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
15、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题目: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解题流程:第一步:明技巧。题干中已明确要求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第二步:释运用。这首诗主要写,诗歌在第二句先点“送君多暮情”;再展开写暮景,通过层层铺垫,渲染其情;最后以“叹息”再次点明。第三步:析作用。作者在本诗中运用的手法,着意抒发“多暮情”,全诗幽淡惆怅,表达出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之情与眷恋之意。答:流程提示:离情别绪别离之情先点后染再点答案“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
16、“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活动4结构技巧类题型突破一理解结构技巧相关知识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巧高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古诗中的行文结构,包括诗眼与诗题的暗合,上下诗句内容的衔接、过渡、铺垫,首尾或前后诗意的照应,叙事与抒情、议论的转折,以及近体诗的“起承转合”即“一起二承三转四合”等等。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全诗围绕“喜雨”展开,以春夜之雨为特定对象,以“喜”
17、字为贯穿前后的诗脉,层层叙写,虽不见一个“喜”字在诗中出现,但无处不显露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的律诗和绝句,篇幅虽然短小,但十分讲究结构。懂得古代诗歌的结构技巧,也是鉴赏诗歌的必要条件。知识应用运用以上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李白行路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结尾有何表达效果?答:答案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点明诗歌主题,表达了对实现理想的自信。(2)请赏析许浑谢亭送别中最后两句“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答:答案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3)
18、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中“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答:答案“我言秋日胜春朝”为下文赞美秋日作了铺垫。二掌握分析结构技巧的方法技巧即时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曹将军霸: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题目: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19、解题流程:第一步:明技巧。题干中已明确是“铺垫”手法。第二步:释运用。本诗的前四句是为了突出而作的铺垫,“画工如山貌不同”“迥立阊阖生长风”是从和的角度进行的铺垫。第三步:析作用。画先帝马的诸多画工们,没有一人能形神毕肖地画出玉花骢的样貌,说明此马难画;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俊神气,说明真马很难画。答:流程提示:曹霸的画技众多画工画不成功真马难画答案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分层作业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三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课件-第8课 池子和河流 人教部编版(共12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