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别了,“不列颠尼亚”
- 资源描述:
-
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学习提示这篇文章视角独特,独具匠心地抓住几个重要时刻,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重要历史画面,既具有生动的现场感,又具有厚重的历史感。 学习这篇文章时,要注意把握住文章中的时间、场景的转换,重点是要把握住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的写法。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素养目标1.了解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事件背后重大的历史意义。2.了解文体特征,体会文中重要的时间、场景的转换,及其效果。3.体会重点语句的内涵以及其中寄寓的情感。4.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重难点把握将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
2、一体的写法。课堂环节情景导入观看香港回归祖国25年间的“首次”瞬间片段。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别了,“不列颠尼亚”,重回那庄严的历史时刻。u 环节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它是由周树春、胥晓婷、杨国
3、强徐兴堂四人的名字各取一部分组成的。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2.了解香港及其历史 构成 历史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沿海的200多个岛屿)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19
4、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3.了解写作背景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4.了解“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历史上第87艘王室游艇。195
5、3年至1997年间服役。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主持下水礼。1954年1月11日首航。1981年,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王妃大婚时,以不列颠尼亚号作渡蜜月。1997年7月1日不列颠尼亚号参加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1997年11月在普利茅斯港退役。退役后现在停泊在爱丁堡对外开放参观。5.了解文体新闻【含义】新闻,也叫消息,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
6、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让别人了解。【结构】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写作形式】倒金字塔式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新闻的最前端,有助于受众快速了解新闻重点。正金字塔式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结构的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依序分别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
7、摆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写。折衷式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然后,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接着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平铺直叙式此种写作方式就是注重行文的起、承、转、合,力求文字的流畅精准,此种写作方式反而适合组织在发表声明时使用。u 环节二:初读感悟1.明确字音。紫荆花(jng) 掩映(yn) 世人瞩目(zh)2.解释词语。 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形容人或事非常重要。陈迹:过去的事情或者事物。掩映:彼此遮掩,互相映照、衬托。3.活动任务任务活动 整
8、体把握,理清结构任务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思考1:划分层次第一部分:导语(第1段)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港,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管治的终结。第二部分:主体(第2-10段)叙述了中央关于香港政权交接的一系列仪式。第三部分:结语(第11段)叙述英国对香港管治的开始与结束。u 环节三:深度探究任务活动一 谋篇布局,尽显匠心任务说明:谋
9、,即谋划;布局就是安排文章的结构。布局谋篇,就是在确定题材中心之后,对内容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谋篇布局包含文章的结构,叙事的顺序,叙事视角,伏笔铺垫,照应,详略,选材等等多方面的内容。体会一篇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意图,感受其用意。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明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顺序。明确 本文采用倒金字塔式与正金字塔式相结合的结构,即倒叙和顺序相结合的方式,先说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后,“不列颠尼亚”号驶离港口,下文再接着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重要场景。思考2:主体部分共 有10个自然段,在这10个段中,主要写了些什么事件?它们是按什么样的顺序
10、来写的呢? 明确 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时间主要事件4时30分末任港督降旗仪式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6时15分举行象征英国管制的告别仪式7时45分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思考3:这些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且衔接非常紧密,就像照相机连拍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 增强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可信度。 体现了盼望回归的激动和急切心情。 体现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的来之不易和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思考4:作者客观报道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对香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有所记述。作者选取了哪几件? 明确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
11、885年建成,在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将成为历史的陈迹。 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 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思考5:为什么单单选取这三件呢? 港督府港督府是英国在香港的最高统治机构,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暗含对英国殖民者的讽刺,更能体现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军营军队象征
12、一个国家的主权。156年前,在这里丧失了主权,而且英国殖民者一直希望在港能保留驻军权。而现在米字旗在当年升起旗帜的地方降下,象征着主权终于回收。体现一种民族自豪感。 第一次升旗清楚的记录第一次升旗事件,代表这从那一刻起,中国人就时时刻刻记录这这笔屈辱的历史,盼望这香港的回归,永远不会忘记。 思考6: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选取的角度有什么特点?明确 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庆回归的人群是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的分析,分析其意义与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显得比较新颖。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写成英军撤离大事记的形式,而是在简略介绍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
13、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过程中,穿插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的回顾,两相对照,现实的事件放在了一个历史的背景中,这就更加突出了事件的历史意义。思考7:文中三次写到降旗,把它找出来,并说明为什么写了这么多次国旗?明确 第一次降旗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第二次降旗港岛上的每天一度的降旗第三次降旗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易帜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任务活动二 品读内涵,披文入情任务说明:语言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外在载体,不仅在形式上会有修辞
14、、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变化,而且在内涵上往往也是多重的,既有比较浅白的字面意思,还有寄寓其中的深刻内涵。把语句拿来细细揣摩,品味,才能够更加真切的理解作者的内心。也只有透过语言文字,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考1:文章标题有何特点?有什么含义? 明确 主谓倒装:突出了“别了”这一内容,能更好地表达情感,突出文章主题。运用借代:“不列颠尼亚”指代英国,妥帖生动。巧用双关:字面意思是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深层含义是象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思考2:品味下列语句,解读内涵与情感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
15、史的陈迹。 明确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等描述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港督府的外观。通过对港督府的描述,告诉世人,经过中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的等待,香港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随着末任港督彭定康的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永远地成为过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不仅见证了那段历史,时时警醒国人,而且演绎了今天国家的尊严,彰显了民族的复兴。 2.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明确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的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593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