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古诗词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0-2021学年重庆地区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期末真题分类汇编.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05 古诗词 文言文 阅读 解析 2020 2021 学年 重庆 地区 六年级 下册 小升初 语文期末 分类 汇编
- 资源描述:
-
1、专题05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诗词曲鉴赏(2022重庆六年级期末)诗歌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_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_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小)。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结合这首诗想想:这
2、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1夏季。夏天的雨来的急,持续时间又短。2云、雨、风、楼。3急而大持续时间短大4表达了作者淡然与豁达的思想感情。【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诗的理解。本文的意思是:乌云上涌,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 ,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来的急而大 ,“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短。符合夏天雨的特征。2本题考查的是诗词内容的理解。文中写了“黑云”“白雨”“卷地风”“望湖楼”这些景物。3本题考查的是诗歌欣赏。“白雨跳珠”的意思是: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
3、石,写出了雨急而大。“忽吹散”的意思是:忽然就吹散了,写出了雨持续时间短。“水如天”的意思是: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写出了雨大。4本题考查的是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的意思是:这次回来又能够如醉如痴地观赏西湖的雨景,不见这雨珠跳落湖面的景象已经十五年了。与本诗相呼应,十五年后还能有以前的心境,表达了作者淡然与豁达的思想感情。5(2020重庆小升初真题)古诗阅读。杂诗无名氏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注释】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有的地区清明叫寒食。著:吹入。等是:为何
4、。杜鹃:鸟名,即子规。本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_、_、_、_等四幅春天画面,营造了孤寂凄凉的氛围。【答案】 春雨绵绵 春草萋萋 春柳拂堤 风吹麦苗【解析】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的意思是时令将近寒食,春雨绵绵春草萋萋;春风过处苗麦摇摆,堤上杨柳依依。这两句描绘了春雨绵绵,芳草萋萋,风吹麦苗,绿柳拂堤四幅画面,营造了孤寂凄凉的氛围。二、文言文阅读(2021重庆云阳六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鲤鱼跳龙门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
5、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遂化为龙实。(本故事出自三秦记)注释:河东黄河以东自从赴到过超过之刚登上龙门的鲤鱼6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意思。(1)初登龙门_(2)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_(3)天火自后烧其尾_7根据文言文中学过的字的意思及本文注释,推想下列词句的意思。(1)每岁季春_(2)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_8“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而那些登上龙门的鱼也要经受火烧才能变成龙,从鲤鱼变成龙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_【答案】6 刚(开始) 和 它的(鲤鱼的)7 每一年季春 一年中,登过龙门的鲤鱼,不超过七十二条。8从鲤鱼变成龙,要经过火烧,人要成为人才,
6、要经过磨难。【解析】参考译文:龙门山,在黄河以东的地界。禹治洪水来到这里,把山从中凿断,成为一扇门的形状,大约一里光景。河水从中间汹涌地流下,两岸连车马都不能通行。每年暮春三月,就有无数黄颜色的鲤鱼,从江海和河川争先恐后游到龙门来。一年当中,能够跳上龙门的,不过七十二尾。刚刚跳上龙门,就有云和雨伴随,天灾又从后面去烧掉它的尾巴。尾巴一一烧掉,它就真个变成龙了。6考查字词解释。初登龙门:初,起先、开始的意思 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及:和的意思。天火自后烧其尾:其:代词,代指鲤鱼的。7考查语句翻译。(1)“每岁季春”中岁是年的意思。意思是每年暮春三月。(2)“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登是跳、
7、跃的意思。意思是一年当中,能够跳上龙门的,不过七十二尾。8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感悟启发。通过“鲤鱼跳龙门”得到的感悟启发:首先要有勇于追求,不轻言放弃的精神,然后要在重重困难中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相信只有经历磨难和艰辛,才能取得成功。(2020重庆云阳六年级期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出自说苑,有删减)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问于师旷对师旷提问。师旷,晋国大夫,博学多才。炳烛点亮蜡烛(或火把)。孰与比怎么样。昧行
8、在黑暗中走路。9仔细读文中划“”的语句,完成下列问题。(1)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2)由此,可以看出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 )A不赞成,觉得他年纪太大了。B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10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把_比作_,把_比作_,把老而好学比作炳烛之明,意在说明_【答案】9 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B10 少而好学 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 日中之光 人生任何时候都应该学习【解析】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
9、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9(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昧,黑暗。句子翻译为:点燃蜡烛的光亮(走路)
10、和黑暗中走路相比,哪一个更好呢?(2)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知道,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1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句话意思是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这句话说明人生任何时候都应该学习,任何时候学习都不晚。(2022重庆六年级期末)策略整理,参与阅读交流感受能力提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11、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1回顾“同读一本书”的交流策略后,我们就这样交流。滨滨:我来说“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了_(两字概括)的故事晓晓:我来说“人物评价”。_琪琪:我来说“_”。_1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学习本文后的感受。_【答案】11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文章主旨 做事只有专心致志才会成功。12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不然学习效果会很差。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这样才能做好。【解析】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
12、,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1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文中主要是讲述“学弈”的故事,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的事情。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同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这是因为一个能专心致志地学习,一个却三心二意,没有认真学习。可以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评价”、“文章主旨”来讨论这篇文章。12本题考查学生表达阅读感
13、悟的能力。选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三心二意之人不如专心致志学习的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在谈阅读感受时围绕文章主题展开即可。如: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不然学习效果会很差。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这样才能做好。(2022重庆六年级期末)整合课文知识:用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两小儿辩日)13“曰”“日”长得太像了,你怎么从字形和意义上给分辨不清的人说明这两个字的不同:_14结合文言文,分别说说这二个人的观点和证明观点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14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