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经典常谈》之《春秋》第六内容简介 习题 原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常谈》名著阅读分阶课件及梳理练习.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常谈 春秋 专题10 经典常谈之春秋第六内容简介 习题 原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经典
- 资源描述:
-
1、经典常谈之春秋第六内容简介+习题+原文内容简介春秋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是因为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而作为五经之一的春秋,相传是孔子修订的鲁春秋。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左传、公羊
2、传、穀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征实与否,倒在其次。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是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二是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国家,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习题演练一、单选题1“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B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
3、“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C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骑。”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D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二、语言表达2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你所知道的孔子的事迹或思想,按照对联写作要求,为孔子写一副对联。要求上下联每句不少于7个字,不超过15个字。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活动四十年,是
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倡导仁义礼智信,被尊奉为“圣人”“天之木铎”“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三、文言文阅读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
5、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郑大夫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节选自春秋左氏传襄公)注释: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游吉,即子大叔或子太叔,又称“世叔”。公孙挥,字子羽,春秋郑国人。材料二: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子宽以告。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
6、。诗曰: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吾不迁矣。”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诸侯靖兵,好以为事。行理之命,无月不至,贡之无艺,小国有阙,所以得罪也。诸侯修盟,存小国也。贡献无及,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自日中以争,至于昏,晋人许之。既盟,子大叔咎之曰:“诸侯若讨,其可渎乎?”子产曰:“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
7、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节选自春秋左氏传昭公)【注释】艺:极限。狎:亲近。取:通“聚”萑苻(hun f):芦苇丛生的水泽,代表强盗出没的地方。慢:对上司无理。(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B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C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
8、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D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即“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B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后也用于指学校教育。C社稷,即土谷之神。君主祭土地和五谷神来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社稷”代指国家。D子,即先秦“公侯伯子男”五爵之一,文中的子是对“子大叔”的简称,不属于五等爵位之列。(3)下列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产以民为本,开放言路。然明建议毁掉乡校,子产却建议保留,认为百姓的议论有利于为政者修改完善治理方案。B子产忠诚许国,不避流言。子产推行改革,按丘征收赋税,引起国人指责,子产认为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会改变。C子产修盟诸侯,不辱使命。子产认为贡赋没有极限,小国难以满足要求,从而据理力争,最后周天子不得不同意提议。D子产为政灵活,宽严相济。子产在毁乡校问题上表示要听从百姓观点,而在丘赋问题上,却绝不纵容百姓,坚持法度。(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
10、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5)结合材料一,思考子产为政鲜有败事的原因,请简要说明。 四、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传”由对文本的解释而转换为一种记事文体,应发生于史家对孔子春秋的解释这一过程中。先秦对孔子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此三传都是传注行为的产物,注释的对象都是春秋,但在由注释之“传”向记事之“传”转换中的作用不尽相同。公羊谷梁是以注释家的身份去解释春秋,虽也对有些事件的本原做了注释,但侧重于对字、词所包含的意义进行解释,更多具有注释性质。而左传的作者是以“史”这一职官和史学学者的身份来解释具有历史记述性质的春秋,总结国家和个人兴衰成败的教训
11、也是其主要目的之一。因而,左传虽也有对春秋体例的解释,但更多的是依据历史记载,恢复春秋以“微言”掩盖了的国家和个人兴衰成败的原委,化春秋之隐晦为明白晓畅,很大程度上“创造性地复原了鲁春秋”。也正是这种出于行为目的需要的复原,左传将“传”这一注释典籍的方式,基本上转换成为一种历史记述的文体。左传为解释孔子春秋而作,故仍然采用了编年之体,有着不少解释性及梗概式记事的文字。受传注体例的限制,左传将一个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过程的记述,分解在不同的年份,且这一年份内还要记述不同诸侯国或不同性质的行为事件。但是,左传却对各种事件的发生采取了全视角记述。它不仅记述了每一具体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通过政治、经济、
12、文化、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相关记述,记述了事件发生发展的大的历史背景。如记晋文公复兴晋国,通过僖公前后二十多年的记载,记述了重耳出亡、秦国与晋国的关系、晋国救宋、重耳随从的品格等等,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诸多领域的视角,比较完整地展示了晋国兴盛前后的历史。较之国语晋语单一记述晋骊姬之难,更具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服务于政治的意义。至于司马迁创造的以专门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字称之为“传”,也当与左传称之为“传”有密切关系。史记“索隐”谓:“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日列传。”先秦的“传”多用于经典的注释。左传虽有传注的性质,虽非以人为主叙事,更非专记某人之行事,但却涉及了不
13、少人物的生平行事;它有对孔子春秋体例的一些注释,但却是以记事为主。故史记“列传”之“传”的产生,当不仅是借用先秦左传的文体名称,而且当与左传一样,具有真实记载历史人物行事的性质。所以,“列传”传记体的产生,当是在左传详细叙事的“传”的基础上,融入了晏子春秋战国策等专记一人之事的元素,从而创造了“列传”这一史学体式,用于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可以说,记载人物之“传”,是经典的传注之“传”的进一步发展。(节选自经与先秦说、解、传的发生及演化)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传同为给春秋作注行为的产物,但左传和公羊谷梁的作者身份的差异,作注目的的不同,使得左传别具一格。B为解释
14、春秋而作的左传沿用了春秋编年体的体例,受此限制,左传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叙述分散而不连贯。C关于晋文公复兴晋国,国语晋语单一记述晋骊姬之难,而左传则视角覆盖诸多领域,比较完整地展示了晋国这段历史。D左传和史记之“列传”同中有异:同为历史著作,前者有传注的性质,以记事为主;后者以人为主叙事,且一传多专记某人之行事。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将其他两传与春秋左氏传比较,意在论证左传在由注释之“传”向记事之“传”转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B第三段举出“晋文公复兴晋国”的例子,论证左传全视角记述的特点:记述历史事件,既交代具体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叙述事件大的历史背
15、景。C第四段结合左传晏子春秋战国策等先秦史书,意在论证司马迁创造史记之“列传”的史学体式,缘于他善于继承和发展。D文章论述“传”的演化,既有对于相关书籍横向的比较,也有对于不同时期书籍在“传”发展过程中源流关系的纵向探究。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羊谷梁解释春秋,其作者都是注释家的身份,都侧重于对字、词进行解释,无助于“传”由注释向记事转换。B春秋隐晦,左传明白晓畅,但两者均关注国家和个人兴衰成败的原委,可以说左传既尊重了春秋,又有所创作。C左传之“传”和“列传”之“传”,前者兼有“注释和记事”之意,而后者据司马迁的解释,在“写人记事”之外,还有“流传”之意。D“列传”传
16、记体,固然是司马迁的天才创造,但一定离不开对左传晏子春秋战国策等先秦历史著作的叙述传统的吸收借鉴。(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著史记,对孔子钦慕之情切切。又似有丝丝缕缕弦外之音,好像司马氏不仅找到了精神家园,还体悟到了更高境界的史家情怀。然而将至圣先师名为史家,古今鲜有人为。当然,孔子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尽管他没做过一天的史官。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依班固言推论,春秋当为鲁国右史所为。而孔子年轻时做过委吏、职司吏,后任中都宰,三年骤迁大司寇摄相事,唯不见其做史官的记录。言史家孔子,也实不虚妄。读万卷书,孔子自不
17、待说,孔子于周史应是详熟,行万里路孔子也是不输,少时“入太庙,每事问”,壮而适周问礼,又周游列国十四载,孔子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周详。其外,孔子于人物也察考洞明,当是有资格论人议事了。孔子的历史观与著述态度在今看来也十分可取,对待历史所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胜过今人。此大可辅言孔子为史家了。但是,以春秋名孔子为史家似乎也有点勉强。首先,孔子著春秋一事实有争议。春秋是鲁国史书,历来被认为是鲁国史官所为;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左传成公十四年载“君子曰: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圣人”就定指孔子吗?所以,这里不足为明证。倒是孟子言之凿凿:“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算是敲定此事。
18、孟子齐人,距孔子百多年,近圣人之居,史料当丰,传闻即真,况孟轲崇信求义,可信度应是很高。再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道:“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大抵也能杜左右之口。当然也有折中的说法。两边都讨好,各方不得罪:春秋原为鲁国史官所写,后经孔子修订成书。虽万分稳妥,可如此一来,孔子有假他人之功的嫌疑。还有一个问题,春秋一万六千字,在今不抵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幅,可却微言大义,辞微旨博,一字褒贬,影响深远。于是历代解“经”传“经”之作不乏。单说用古文写就的春秋左氏传,其史料补充丰赡,记事因果清明,写人性格丰满,使春秋史纲泱泱为一部有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堪称伟
19、大。然而左丘明因左传称史家,而孔子有春秋却不称史家,这很值得深思。所以,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孔子只是“好古”。自称“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学说而不去创作;“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旨在缔造理想,“大同”“小康”。孔子又不只是好古,世衰道微,礼崩乐坏,孔子批判,毫不隐晦。虽“干七十余君,莫能用”以致“累累如丧家之犬”,仍卓然独立,岁寒松柏,代王立法,惩恶劝善。如此说来,称孔子为史家还真的格局太小。夫子“木铎”,不若称“春秋”孔子。(选自郭小琲有大义,有删改)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是一部历史专著,依据孔子的生平和班固的意见,可以认为它是鲁国专门负责“记事”的右史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20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课件:第1单元 进阶2 任务2 把握现代诗歌与小说的阅读方法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