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7 《虽有嘉肴》(知识梳理)-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虽有嘉肴 专题27 虽有嘉肴知识梳理-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 27 知识 梳理 备战 2024 年中 语文 39 文言文 阅读
- 资源描述:
-
1、专题27:虽有嘉肴 知识梳理一、虽有嘉肴知识梳理一览表文学常识编者简介戴圣,字次君,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人。 生卒年不详,世称小戴,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成书于汉建初七年(公元80年)。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
2、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教学相长【成语典故】子夏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才思敏捷,少时家贫,苦学而入仕,曾做过鲁国莒父宰。子夏才气过人,孔子去世后,子夏来到魏国的西河(今山西河津)讲学,授徒三百,当时的名流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公羊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子夏在跟随孔子学习时,曾问孔子“诗经”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说:“这是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才画图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孔子听了之后,非常高兴
3、,回答说:“卜商啊,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我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聪明的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为先,礼在后”的道理,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启发了孔子,所以孔子很高兴,认为可以和子夏一块探讨诗经了。【成语寓意】博学如孔子,也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他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受到学生的启发,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学识。这就是教学,古人早就知道了。由此折射出一个普遍的道理客观世界万事万物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在授于他人知识的同时自身也会得以提高。正如施人于援手,受益于自己。作品简介虽有嘉肴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
4、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学记简介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文字言简意贼,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字音肴(yo)、自强(qing)、教(jio)学相长(zhng)、兑(yu)命、学(xio)学(xu)半、敩(xio)朗读节奏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5、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重点词语1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2虽:虽然 。3嘉肴(yo):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4旨:味美。5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6是故:因此。7困:困惑。 8自反:自我反思。9自强(qing):自我勉励。强:勉励。10教(jio)学相长(zhng):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 3 11. 长:推动;促进11兑(yu)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
6、傅说(yu)。命, 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12学(xio)学(xu)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o),教导。 13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通假字【兑】同“说(yu)”,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学】学,通“敩”(xio)“,教导古今异义1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2虽有至道(古义:好到极点;今义:到)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4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一
7、词多义修讲信修睦 学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修长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雕刻。天下为公 是能选贤与能 能人。能以径寸之木 能够分男有分 职业。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长度单位闭某闭而不兴 杜绝。故外户而不闭 关闭归女有归 女子出嫁。归来见天子 回词类活用【旨】不知其旨也:旨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善】不知其善也:善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特殊句式1.判断句:弗食,不知其旨也。2.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即:其此谓之乎?译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30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