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桂林山水_人教版新课标.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语文 教学 实录 桂林山水 人教版 新课
- 资源描述:
-
1、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桂林山水人教版新课标2019师:我给写两个字,谁敢讲?别管我写什么。那位同学先举手,你起来,看我写什么。(教师板书“桂林”)请讲。生:桂林,在中国。师:(对另一举手的学生)你起来。生:桂林是我国的一个城市。师:对,在哪里?生:.师:(对另一生)在哪里?生:在广东的那边。师:往西说。广东往西到哪里了?生:在广西。师: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从国家整个方位来看,在我们国家的西南。知道了吗?谁再来给讲讲这两个字?(教师板书“山水”)你说。生:山水就是有山有水的地方。师:有山有水才叫山水吗?没山没水能叫山水不能?生:.师:我画了一幅画,上面就一片平地,有小树林有两间小草房,那叫
2、不叫山水?生:不叫。师:你们答对了吗?生:答对了。师:错了。当然光看山是山,光看水是水。但是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指风景、风光。“桂林山水”描写的是桂林的什么?生:风光。师:对,山水画是什么画?生:风景画。师:有些诗人专爱写山水诗,那么他写诗的内容是什么?生:风景。师:描述风景描述风光。所以我刚才说有一幅画,画了一片平地,上面有小树林两间茅草房,也许还有两个在下棋。这也叫什么画?生:风景画。师:也叫山水画,别看它没山没水。当然这篇课文主要还是介如桂林的什么和什么?生:山和水师:因为桂林所以作为名胜,它主要是山和水。知道了吧?读过课文吗?生:读了。师:现在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最少每人能背会一段
3、,背你最喜欢的一段。开始(学生各自读文)师:读得差不多了吧?谁来朗诵一段,或背你背会的一段。生:(读第一段,语气不太好)师:我要求你朗诵。朗诵和背书的区别知道吗?生:不知道。师:朗诵要求有声有色,什么叫色?“有声”当然是指要有一种很好的声音,“有色”呢?你说。生:有感情。师:对了,有感情。有声有色,开始。生:(读文)“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师:这个大海不够壮阔,(师有感情地示范此句)这才算怎样?生(齐):大。生:(读文)“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静的西湖.”师:波澜壮阔,水平如镜(教师示范读此句)一个要高昂,一个要柔美。重新开始。生:(读文)“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
4、如静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师:你看见这么静的水,你心里舒服不舒服?生:舒服。师:(教师示范此句)你再读。生:(读文)“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师:好像你一点也不激动啊!水清得连江底的沙石都可以看见,你不激动、不惊喜吗?怎么表现自己内心的惊喜呢?(教师示范此句,此生学读)对,你要激动是奔放的状态;你要静就是比较柔比较慢。徐缓的柔和的;你要读惊奇的,就要比较快了,读。生:(读文)“漓江的水.岸在后移。”(其间教师又范读指导两个短句)师:好不好啊?生:好。师:大家一起来读,我给打拍子,
5、人家唱歌打拍子,我们读书也打拍子。知道我手势的含意吗?其实你一看就懂。生:知道。(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教师手势指导)师:谁来再朗读这一段?你来,到前面,能背下来吗?生:背不下来。师:拿上书,开始。生:(读文)“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岸在后移。”(教师时有伴读和指导)师:因为你没背下来,所以表情就不好表达,还得惦记着下面是什么,谁行?最后一位女同学。生:(重读此段,此生感情表达较好)师:好,大家再来一次。注意啊,表现三种情感,第一种水静是欣慰;第二种水清是惊喜;第三种水绿是赞叹。好不好?生:好。(学生齐读此段)师:好,就像这样把这一段有声有色地再练习读一次,各读各的。(学生各自读文)谁觉得自己
6、有进步?举手的都站起来。还有没有?你觉得自己有进步了,可以站起来,要敢于肯定自己,好了,大家再读一遍。(学生齐读此段,教师在关键处提示:欣慰、惊喜、赞叹)好,请坐。你们觉得这段课文写得好吗?生:好。师:我觉得不好,我觉得有多余的句子。这段是不是主要在写漓江,在写桂林的水,对不对?生:对。师:那写桂林的水就写桂林的水得了,还拉拉扯扯写什么“波澜壮阔的大海”,写“水平如静的西湖”干什么?写就直接写吧,写大海写西湖干什么?我觉得有点多余。你说呢?生:大海是非常浩瀚的,在这里写大海已经是很好的了,西湖也是美丽的,他是说桂林的山水比它们都要好。师:你是说桂林的山水比大海、比西湖要好?是这样吗?杭州的西湖
7、如果不好为什么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说。生:在这儿说漓江与大海一样,比大海.师:比大海还大?生:用大海来比喻桂林山水。师:不是比喻,你说。生:是漓江的水特别美,比大海还美。师:不一定是美,美和美是不一样的。生:就是写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水非常秀丽。师:好像还不是。大海有大海的美,西湖有西湖的美,那么漓江.你说。生:漓江的水有漓江自己的美。师:对了,漓江和它们都不一样。一个事物和别的事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的什么?生:特点。师:看出来没有?生:看出来了。师:谁看出来了,你说。生:漓江的水静、清和绿。师:你用漓江“又又又”说一句话。生: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师:对不对啊?生:对。师:对了,说
8、西湖说大海,不是说漓江比它们都好,是各种景物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各自有各自的什么?生:特点。师:漓江的三个特点,第一个静。(教师板书“静”)第二个什么?(生答清,教师板书“清”)第三个什么?(生答绿)在课文表达绿的时候,还用了个什么词?生:翡翠。师:那是用翡翠的颜色来说漓江的水色,还有直接说它的颜色的句子。“舟行什么?”生:碧波上。师:对,哪个字是说绿的?生:碧。师:碧就是绿(教师在“静”、“清”后写“碧”)我在这里写“碧”行吗?生:行。师:好了,这一段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吗?生:没有了。师:谁还想读或者背诵哪一段?生:我背的是最后一段。“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师:
9、多美呀!(教师有感情地重读此句,再重来。(此生接读此段,期间教师指点、示范)师:不错,大家一起来背。开始。(学生齐背诵此段,教师随机指导)再找个同学背一遍,你来。(此生重背此段,感情表达很好)多好啊!谁还来?你来。(另一生重背此段)师:越来越好,我真想再听你们背这一段。还想背吗?(生答想)好,大家一齐再背这段,开始。(学生齐背此段)师:刚才读第二段的时候,说那是写漓江,桂林的水是吧!第三段大家读过一次了,那是写桂林的什么?生:山。师:对,那这第四段写什么?你说。生:是写桂林的山和水。师:把山和水怎样?合在一块写。但我对作者的写法没有理解。合在一块写就合在一块写吧,比如一开始完全可以这样写:“山
10、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多好啊,还罗里罗嗦“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加四个“这样”干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你说。生:这样的山很美,这样的水很静。师:不要四个“这样”就不美了?生:不要这几个“这样”就好像不是这样.(笑声)师:还没讲清楚,你说了一句绕口令。(笑声)生:“这样”是说桂林的山水很有特点。师:特点前面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为什么非得用四个“这样”来强调?你想起什么来了?生: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和别的山水特别不一样,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师:你心里明白但没说清楚。只有桂林的山配上桂林的水才能怎么样啊?生:美。师:对了。桂林的山你把它搬到戈壁滩上还美吗?生:
11、不美。师:是啊,让戈壁的太阳一晒,大风一吹,过不了多久就成了秃山,再过多少年,风化了!桂林的水,漓江,你把它放到黄土高原上美吗?生:不美。师:又变成另一条黄河了。当然黄河有黄河的美,但还具有漓江“这样”静、清、绿的美吗?生:没有。师:所以“这样”的山配上“这样”的水才是桂林。对不对呀?生:对。师:这就告诉了我们,桂林的山离得开桂林的水吗?生:不能。师:桂林的水离得开桂林的山吗?生:离不开。师:它们山和水互相怎样呢?好像一个老太太和她的女儿相依为命是吗?生:是。师:这叫什么,山水.生:相依。(教师板书“山水相依”)师:对了,山水相依,谁也离不开谁。这是整体的关系,所以你不要单说桂林的山最美,也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