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7

类型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单元复习方案4 .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29943
  • 上传时间:2025-11-06
  • 格式:PPT
  • 页数:47
  • 大小:1.22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单元复习方案4 2019 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课件 单元 复习 方案
    资源描述:

    1、返回目录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第四单元 返回目录 单元复习方案返回目录 文言实词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考试大纲规定: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规定了考查的范围,突出“浅易”的特点,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规定了考查的方向,即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考法一 文言实词辨析返回目录 文言实词辨析六法(1)字形推断法汉字属表意文字,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往往可推断出字的大致的意思。如“贝”多与金钱有关,“皿”多与器具有关,“纟”多与丝织品有关。返回目录(2)通假推断法在古代汉语中,通假字运用得相当普遍。

    2、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的角度考虑,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近(同),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返回目录(3)结构推断法在古诗文中,对偶句、排比句等语言现象非常多。在这些结构相似的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已知词语的词义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返回目录(4)语法推断法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比,词义差别较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除倒装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也是按“(定)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一致。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词语在句中位置、所充当的成分,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其含义。返回目录(5)

    3、联想推断法高考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一般在课本中或者常见的成语中都能找到落脚点。对于某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就要回忆它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相互比照,由此推断它在此处的含义。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熟悉的成语,用其意义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返回目录(6)语境推断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它的含义。判定时应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都能为推断提供帮助。返回目录 两种文言实词辨析误区(1)不结合上下文语境,主观

    4、臆断文言实词词义。有些考生在答题时主观臆断,不分析实词所在的语言环境,就直接根据自己的想法仓促圈定答案,这是不可取的。不结合语境,实词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后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低,所以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但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后句的“言”理解成“记载”更为准确。返回目录(2)不熟悉文言句法,盲目判定文言实词词义。有些同学不好好学古文,因此积累的词汇、语法知识不太多,这样就给解题带来很大困难。如高考广东卷中曾要求判断“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一句中“苦”字的含义,题面给出的词义是“痛苦”。部分考生对“苦”字

    5、之义不太清楚,便把“苦”的解释判定为“痛苦”,这样其实是忽视了“苦”在文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答案A解析“发言必自称曰儒”的意思是“现在的士大夫,开口一定自称儒生”。这里的“发言”不是“发表意见”的意思,而是“开口”的意思。返回目录 考试大纲注重考生对虚词的理解领悟能力。其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二是“在文中的用法”。两者都是对考查范围进行的限定。考法二 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 高考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是指在阅读材料中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懂得虚词并

    6、能加以解释,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些常见文言虚词具有哪些用法。所谓“用法”,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虚词的词性;二是虚词的语法作用;三是虚词与现代汉语的对应关系。返回目录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推断技巧(1)语境推断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在句中的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如“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后句没有紧承前句“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返回目录(2)代入检验法文言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

    7、相同。返回目录(3)句位分析法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例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恕乎”“其孰能讥之乎”;在句中,处在动词后一般作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作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还也”。返回目录(4)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如“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两句,第一句的主语是“五千人”,第二句的主语是“相如”,“衔枚击之”和“持璧却立”两者都是连动结构,且都作谓语

    8、,由此可知,两者基本语法结构相同,故句中的“因”用法也应相同,都是副词,表承接,作“于是,就”解。返回目录(5)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考生抓住这些标志词能迅速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表示判断的“者”“也”“乃”等,表示被动的“为”“为所”等,固定句式中的“无乃乎”“何为”等,以及部分兼词“诸”“焉”等。返回目录 某些语境中披着虚词“外衣”的实词有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某些语句中可能不再是虚词,而是实词,因此,考生需要根据虚词所在的具体语境加以区别。返回目录 如“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中的“与”是动词,意思是“亲附,亲近”。又如“为”常有动词“做,干”之类的意义,在“因

    9、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中,“为”就是动词,是“写下”的意思。返回目录 多数情况下,虚词与实词的意义相差甚远,根据词语的意义就可以区分。在某些语境中作为实词的虚词虽然不多,却是高考的“常客”,属于实词与虚词同时考查的类型,考生在复习备考时需要特别注意。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答案 B返回目录 解析A项,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的。C项,介词,在;介词,给,引出动作的接受者。D项,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助词,和“为”字配合使用,表示被动。返回目录 参考译文天下不崇尚儒者很久了。现在的士大夫,开口一定自称儒者。儒者究竟是怎样的呢?戴着

    10、高高的帽子,系着宽宽的衣带,穿着有宽大袖子的衣服,就可称为儒者了吗?手拿着书,趴在书上,吟诵不止,就可称为儒者了吗?返回目录 更何况用笔墨圈点文章,编造华丽的文辞来称为儒者,(这些离真正的儒者)也差远了。除去这个不说,至于西汉的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的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人所说的大儒,果真足够能担当儒者的称谓吗?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在当时有人举荐颜太初学识渊博有文采,皇上下诏起用他担任国子监直讲。适逢有个向来不与颜太初交好的御史,向皇上进言称颜太初为人狂妄偏激,不可以担任学官。诏书就要到了,改任河中府临晋主簿。颜太初为人,其实宽厚温良有政绩,不是狂妄的人。从临

    11、晋改任应天府户曹,掌管南京学,在睢阳去世。先前的制度规定,判、司、簿、尉四个官职的考核,没有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的,按例录用为县令。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世人见太初所担任的官职不能调动别人,再加上他的文章多指责诘问他人,德行有瑕疵有问题的人厌恶听到(这些言语),即使得到他的文章,也不是很重视它,所以丢弃遗失的居多,我只得到其中两卷。在同州又得到他所作的题名记,现在收集成书并为它写序。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返回目录 日后有见到他文章的人,观看他的后车诗,那么就不会忘记引之为鉴,警醒自己;观看他的逸党诗,那么礼义之道就不会崩坏;观看他的哭友人诗,那么残酷的官吏也会心中有愧;观看他的同州题名记,那么郡守长官就能知晓治理的弊端;观看他的望仙驿记,那么郡守长官就不经营驿站了。由此说来,他的文章带来的益处难道不是很丰厚吗!返回目录 单元跟踪测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单元复习方案4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9943.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