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课件)-【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拿来主义 中职专用 教学 课件 专用 语文 同步 精品 课堂 高教 2023 基础 模块 上册
- 资源描述:
-
1、“主义”是指重大的原则或主张。“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先生的独创,它的题旨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媚 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的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文化。导入鲁迅拿来主义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学 习 目 标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
2、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02 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试图以此改变国民精神。1930 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1936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年,因积劳成疾逝世于上海,葬于上海万国公墓。鲁迅在自嘲里写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作者鲁迅的小说取材于当时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散文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平易晓畅,风趣
3、生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坟、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作者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杂文拿来主义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文化界反动文人的复古主义逆流,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的“全盘西化”思想甚嚣尘上。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
4、,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许多人在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认识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通俗形象的新名词,它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写 作 背 景自诩(x)脑髓(su)糟(zo)粕(p)国粹(cu)磕(k)头 孱(cn)头给(j)与犀(x)利吝(ln)啬(s)徘(pi)徊(hui)譬(p)如 蹩(bi)进 残羹(gng)冷炙(zh)冠(gun)冕(min)堂皇字音全文在讨论什么问题?作者持什么观点?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5、自己来拿!对待外来文化及文化遗产的态度。论题论点整 体 感 知第一部分(1-2段):作者从“主义”二字入手,旗帜鲜明地提出问题。第二部分(3-5段):对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6-9段):作者在“解决问题”的层面上,提出“拿来主义”的态度和方法。第四部分(10段):总结全文。划 分 文 章 层 次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的,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文 本 研 读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对象做法结果
6、尼采只是给与,不想取得发了疯送去主义者只想送去,不想拿来中国永远贫穷落后送去主义的坏处类比论证:二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讽刺盲目自大的“送去主义者”,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说说“抛来”、“抛给”、“送来”、“拿来”各指什么意思n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是中性词。n抛给:是恶意地给予,意味着轻蔑,侮辱。n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n拿来:是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抛来抛给抛给送来送来拿来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实质做法后果结论明清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的政策。自己不去,别
7、人也不许来。大门被枪炮打破。实行不通。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否定。只是送出去。亡国灭种,祸延子孙。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政策。“送来”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否定。大受其害。闭关主义(排外)送去主义(媚外)拿来主义破立送来主义(被侵略)先破后立破立结合原因第一层: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第二层: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第三层: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应重视现实教训)所以 因 果 论 证“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17段的论证方法因果论证【定义】因果论证就是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564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