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届武汉市五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6 武汉市 五月 调研 考试 语文试卷
- 资源描述:
-
1、 2006届武汉市五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3)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氤氲 愠色 蕴涵 温故知新B、两讫 迄今 祈望 歧路亡羊C、管辖 狎昵 狡黠 瑕不掩瑜D、豆荚 惬意 挟制 汗流浃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赃款 捅篓子 一愁莫展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惊骇 明信片 如出一辙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C、渲泄 煞风景 浮想联翩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戏噱 挖墙脚 愤世嫉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希望美方切实履行 ,与中方一道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台海和平与安全。平时出了
2、问题,你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检查自己,绝不能 责任,或埋怨别人。在每一次创新攻关时,他都全力以赴、全身投入, “走路撞树”的现象时有发生。A、承诺 推托 以至 B、诺言 推脱 以致C、诺言 推托 以致 D、承诺 推脱 以至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韩剧大长今在中国内地热播,扮演女主角的韩国青年演员李英名声大噪,令亿万观众为之倾倒。B、按照作业要求,这两名宇航员在飞行过程中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圆满完成各项航天任务。C、陆源污染物排海严重,人们对我国河口、海湾和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感到痛心疾首。D、他将摔跤手金一视为自己的偶像,常常依葫芦画瓢,模仿金一的动作,结果常
3、把自己弄得鼻青脸肿。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日常市场监管巡查中,不少工商人员虽然发现了疑点,但苦于取证、调查难度大,往往不了了之。B、往日只知埋头钻研、不善言谈的立功科大学生们,现在却落落大方、口若悬河,敢于在各种应聘场合“推销”自己。C、从专家到校长,再从校长到专家,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转换,而是他本性的一种回归。D、该公司生产的餐合,以玉米为原料,克服了蒸发残渣超标,有异味,渗漏,负重性能差等方面的缺陷问题。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从“格致”到“科学”西学中源,这个词的意思是,西方学问源自中国。Science(科学)初到中国的时候,就遇到这种情况。
4、中国士大夫问,Science是什么?洋人说,通过实验方法,研究自然,获得知识。中国士大夫说,这种学问,中国自古有之,叫做“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缩写,四书集注的作者朱熹先生解释说,“格”就是“到”,“格物致知”就是“到物质上面去研究物质,获得知识”,这不是你们的Science吗?洋人一听,大为叹服,从此Science便译为“格致”,在中国近代科技史上,使用了半个世纪。朱熹先生教诲我们,从自身到万物,一草一木都要“格”(研究),今日格一物,得到一点知识,明日再格一物,又得到一点知识,积累多了,万物之理,豁然贯通。这套“格致”学问,表面上看,很像搞科研,却只是假象。原来朱熹先生所谓“格物”,不是
5、动手动脚做实验,而是瞅着那物想问题;“格物”不是研究那物,而是通过那物反思自己的道德观,去恶从善,达到圣贤境界。在朱熹先生看来,真要用全副精力去研究实物,那叫“玩物丧志”;让你观察外物,为的是内省,好像参禅,与科研风马牛不相及。明朝的另一个理学家王阳明曾讥笑朱熹的“格致”说:“有一位朋友姓钱,想成为圣贤,我就让他去格庭前竹子。钱先生面对竹子,格了三天三夜,格不出个道理。我就自己去试,格了七天,也格不出道理来。我们只好叹口气,说,圣贤是做不成了!”对此,胡适先生说,“王阳明这段话最可以表示中国的士大夫从来没有研究自然的风气,从来没有实验科学的方法,所以虽然有格物致知的理想,终不能建立科学。”四书
6、集注里的“格致”与“科学”无关,却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终演变为“科学”。读四书五经,遇到“格致”二字,不能解为“科学”,否则,四书五经就读不懂;可读中国近代科技书刊,遇到“格致”二字,那意思却大致等同于“科学”。1866年,丁韪良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为学生编译格致入门,放在今天,与科学入门同义。1874年,徐寿和傅兰雅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英文译作“上海综合工学院”,又创办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刊名为格致汇编,英文称作“中国科学杂志”,发行23种,译介了西方近代科学的方方面面。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各门科学学科,如数学、化学、电学、声学、光学、热学等等,都有了对应的中文译名,但“格致”向“科学
7、”的过渡却步履维艰。日本学者岛尾永康考证,日本最早将英文的Science译为“科学”的时间在1874年;中国科技史家樊洪业先生考证,中国最早引入“科学”二字的学者是康有为先生,他在1897年11月前编写的日本书目志一书中介绍了这样两本书:“科学入门,普及舍译;科学之原理,本村骏吉著。”樊先生说,“虽然中日两国的科学在写法上没有差别,但中文从前无此词,康有为的书目志意味着把日文的科学译为中文,是中文第一次出现科学,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有其特殊意义。”同一年,严复先生开始翻译原富,将“格致”与“科学”并用。但直到十年后的民国初年,“科学”才逐渐取代“格致”,在中国学术界广泛流行。 (2005年12月
8、中国青年报)6、关于中国古代“格致”之学的实质,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A、通过实验方法研究自然,获得知识。B、到物质上面去研究物质,获得知识。C、从自身到万物进行研究,最终达到万物之理豁然贯通。D、通过研究事物来反照自己的道德观,去恶从善,从而达到圣贤境界。7、关于中国近代对“科学”一词的理解和使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科学”一词是康有为首次从日本借用过来的。B、中文“科学”一词的含义与英文Science的含义完全是一致的。C、四书五经里的“格致”不能理解为“科学”,但中国近代科技书刊里的“格致”却与“科学”的含义完全遗址。D、中国近代科技史上近半个世纪时间里,各门科学学科都
9、有对应的中文译名,但“科学”一词却一直未得到确认。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西方的“科学”,强调实验的方法,强调研究自然规律,求得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B、西方的“科学”,经中国士大夫依据朱熹的言论,译为“格致”,让人大为叹服。C、中国古代的“格致”之学,不是真正研究事物,所以,“格致”最终没有成为“科学”的代名词。D、由“格致”向“科学”的过渡,其实质上是由主观臆想向实证研究的过渡。9、下面对导致“格致向科学的过渡”“步履维艰”的直接原因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长期的封建统治,导致中国人思想保守、落后,不愿接受任何新鲜事物和新鲜知识。B、中国士大夫饱读圣贤之书,却没有“科学”的观念,错
10、将“格致”之学理解为西方的“科学”。C、近代有些进步的知识分子,赞同戏噱中源说,乐意以中国的“格致”指称西方的“科学”。D、西学东渐以来,中国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格致”与“科学”的认识是模糊的。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下蔡长、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辟为丞相掾属,迁左冯翊。 时梁兴等略吏五千余家为寇钞,诸县不能御,皆恐惧,寄治郡下。议者悉以为当移就险,浑曰:“兴
11、等破散,窜在山阻。虽有随者,率胁从耳。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也。”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多得妇女、财物。贼之失妻子者,皆还求降。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喻,出者相继,乃使诸县长吏各还本治以安集之。兴等惧,将余众聚鄜城。太祖使夏侯渊就助郡击之,浑率吏民前登,斩兴及其支党。又贼靳富等,胁将夏阳长、邵陵令并其吏民入硙山,浑复讨击破富等,获二县长吏,将其所略还。及赵青龙者,杀左内史程休,浑闻,遣壮士就枭其首。前后归附四千余家,由是山贼皆平,民安产业
12、。转为上党太守。 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太祖益嘉之,复人为丞相掾。文帝即位,为傍御史,加驸马都尉,迁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转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放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
13、五果;榆皆成藩,五果丰实。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明帝闻之,下诏称述,布告天下。迁将作大匠。浑清索在公,妻子不免于饥寒。及卒,以子崇为郎中。陂遏:陂池塘堰10、下列四组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生子无以相活 其孰能讥之乎B、乃聚敛吏民 作计乃尔立C、将其所略还 犹有所待者D、浑以百姓新集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郑浑督民共利的一组是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 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遂发民逐贼,明赏罚 为制移居之法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 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郑浑在下蔡、邵陵任上,奖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