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类型2010年第九届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大赛阅读70篇(六).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36500
  • 上传时间:2025-11-07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41.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0 第九 初中语文 古诗文 阅读 大赛 70
    资源描述:

    1、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六】(51-60)51孟子见梁惠王【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释】(1)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

    2、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2)语(y预):告诉。(3)卒:通“猝”,突然。 (4)恶(W乌)平:怎样,如何。(5)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6)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7)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8)浡(b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9)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10)领:即脖子。(11)由:通“犹”。【参考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喜欢

    3、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谁会归附他呢?“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阅读训练】1解释(1)语:告诉 (2)卒然:突然 (3)恶:怎样 (4)定:安定(5)一:统一天下 (6)孰:谁 (7)嗜:喜欢 (8)与:归附2翻译(1)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

    4、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能阻挡得住呢?3简要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本文主要论述孟子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不要滥杀无辜,人民才会“引颈而望”,进而“定于一”。孟子在文中以“禾苗喻百姓”,以“雨水”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 52孟子答梁惠王【原文】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

    5、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乐意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道:) “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

    6、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阅读训练】1解释(1)承教:接受您的指教 (2)刃:刀子 (3)异:不同 (4)且:尚且(5)恶:厌恶 (6)恶:怎么 (7)其:代词,指代“最初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2翻译(1)以刃与政,有以异乎?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2)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3上文中孟子

    7、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表达作用?孟子引用孔子的“始作俑者”来隐喻梁惠王领导无方,孟子批评梁惠王王府里那么奢侈,而老百姓却面带饥色,竟然饿死。53. 王羲之学书【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

    8、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 (选自张怀瓘书短王羲之)【注释】旷:王旷,王羲之之父。笔说:论书法的书。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卫夫人: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公元24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卫铄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祝版:祭神的木板。【参考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父亲枕头中有笔说,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

    9、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亲看他年龄小,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拜说:“现在就让儿子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王策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自称真胜钟繇。”羲之书法多数不

    10、是一种字体。【阅读训练】1解释(1)善:擅长 (2)秘:秘藏的论书法的书 (3)秘:严守秘密(4)蔽:阻碍 (5)盈:满 (6)语:告诉2翻译(1)待尔成人,吾授也。等到你长大成人了,我再教你吧。(2)此子必蔽吾名。这孩子(将来)一定会超过(掩盖)我的名声的。3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天资聪颖,喜好书法,主观努力及教导得法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羲之正是因为喜好写字,好学上进,又天资聪颖,得名家教导,才成为书圣的。 54叔敖受教【原文】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

    11、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以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节选自西汉刘向说苑卷十敬慎)【注释】令尹:国相。吊:慰问。正:整理。不肖:没才能。患处之:灾祸伴随他【参考译文】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

    12、:“是有话说。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百姓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千万不要轻易索取别人的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阅读训练】1解释(1)吊:慰问 (2)正:整理 (3)不肖:不贤,不才,没有才能(4)垢“耻辱 (5)岂:怎么 (6)说:话,说法2翻译(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当了大官身份地位高了,如果对人骄横无礼,百姓就要离开他。(2)官益大而心益

    13、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官职越大,欲望越要少;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务。3本段文字采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如:“一国吏民”和“有一老父”对比,“人尽贺”和“子独吊”对比。试说说这些对比的作用。“一国吏民”和“有一老父”对比,说明贺者多,吊者少,从而突出“吊者”的可贵;“人尽贺”和“子独吊”对比,说明老汉有独到见解,能对孙叔敖进行有益的教诲。4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虚怀若谷,善于纳谏,虚心请教,爱国爱民。 55子路见孔子【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

    14、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者不释棰策也,操弓不反于檠,然后可持也,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谤毁仁者憎怒士人必主于刑也,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岂:同“其”,代词,相当于“谁”。岂: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释:放;策:马鞭子。檠:(qng)矫正弓弩的器具。反:反对,引申为“丢弃”。谏:直言规劝,批评;圣:通达,明智。受学:从师学习;重:重视,注重。揉同“糅”,用熨木,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

    15、变曲。犀革:犀牛的皮制品。栝(gu):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镞:(z):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参考译文】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 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君王没有遇到敢于进谏的大臣就会迷失方向,有才能的人没有能够教会自己的朋友就会听不到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树木如果以墨绳来牵引就能长得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

    16、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 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 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阅读训练】1解释(1)见:拜见 (2)好乐:喜好 (3)益:好处 (4)受:承受(5)镞:箭头 (6)再:第二次2翻译(1)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君王没有遇到敢于进谏的大臣就会迷失方向,有才能的人没有能够教会自己的朋友就会听不到正确的意见和建议。(2)以

    17、此言之,何学之有?由此说来,有什么可学习的呢?3说说孔子是怎样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的?孔子以射箭需在箭末装饰羽毛、箭头磨得尖利才可以射得远、射得深这样的事例作比喻,说明深入学习才能有用处。56巨蛇偷蛋【原文】吴氏鸡蛋行中积蛋不知几亿万也,而月终盘计,必少数百枚。主人不甘,早暮伺之,见有蛇长数丈,身围如碗,高踞梁上,而下垂其头以吸蛋。相距尺许,蛋即自升而上。既吸十数枚,则环蟠柱间,力束其身以破蛋,如是而一餐毕矣。既而又至,亦如是。主人恍然曰:“贼乃在汝,吾必有以报汝矣。”乃取坚木削为卵状若干,置于筐中,而以鸡子覆其上。明日蛇至,如前吸取,鸡子于木卵相间而入。吸毕,环柱盘束亦如故,

    18、而愈树紧,尾左右挥扫,若有甚不适者。久之,直窜庭中,旋滚不已,自起自落,上下数尺许,而木卵不可化矣。如是者历三昼夜,乃死。【参考译文】吴氏鸡蛋行中积攒下的鸡蛋有成千上万颗,可是到了月底数鸡蛋的时候,总会少了几百枚。主人为此很不甘心,于是早晚都在鸡舍等着,看见一条蛇有数丈长,身子有碗口这么粗,高高地盘踞在房梁上,只把头垂下来吸蛋吃。蛇距离蛋还有几尺的距离时,蛋就会自己向上跑。既吸十数枚,蛇就把身子盘绕在柱子上,身子卷起来把蛋挤破,就这样一顿饭吃完了。之后它又来这里,用同样的方法吃蛋。主人恍然大悟,说道:“小偷竟然是你,我必定有办法报复你。”于是主人用很坚硬的木头削了几个鸡蛋形状的木块,放在筐里,

    19、又用鸡蛋盖在上面。第二天蛇来了,又像以前一样吸蛋吃,于是它吸到了鸡蛋也吸进了木蛋。吸完蛋后,又像以前那样环绕着柱子盘曲身子,只是身子越束越紧,尾巴不停地左右挥动着,像是有什么很不舒服的地方。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蛇径直逃窜到庭院中,不停地旋转打滚,自己跳起来又落下来,能够跳到数尺高,可即便这样木头做的蛋也是不可能消化的。蛇这样过了三天以后,才死。【阅读训练】1,解释(1)许:左右 (2)覆:覆盖 (3)故:原先那样2解释(1)见有蛇长数丈,身围如碗,高踞梁上,而下垂其头以吸蛋。看见有条蛇长几长,周身像碗口那样粗,高高地盘踞在梁上,而垂下它的头来吸蛋。(2)贼乃在汝,吾必有以报汝矣。小偷原来是你,我

    20、必定有办法来报复你。(3)如是者历三昼夜,乃死。像这样经历的三天三夜,才死去。3文言文中的“是”一般都作代词用,说说下列句中的“是”各指什么。(1)如是而一餐毕矣 “是”指代 “是”指代蛇踞梁上,下垂其头吸蛋,环绕柱间,力束其身以破蛋。(2)如是者历三昼夜 “是”指代 “是”指代在庭院旋滚不已,自起自落,上下数尺许。4下列句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A.如是而一餐毕矣B.环柱盘束亦如故C.身围如碗D.如是者历三昼夜答案:C 57在衡遇鬼【原文】陈在衡,年六十有余。暮行郊野间,见二人笼灯前行,就火吸烟,久而不燃。其一人问曰:“君过首七未耶?”陈讶其语,漫曰:“未也。”其人曰:“宜哉,阳气未尽,

    21、故阴火不燃。”陈悟其为鬼。佯曰:“世言人畏鬼,信乎?”鬼曰:“非也!鬼实畏人!”陈曰:“人何足畏?”曰:“畏啐。”陈即长吸而啐之。二鬼退至三步外,张目怒陈曰:“汝非鬼也?”陈笑曰:“实不汝欺,吾乃与鬼相近之人耳!”再啐之,各缩其半;三啐之而灭。【参考译文】陈在衡先生,六十多岁了。晚上走到了野外中,看到二个人打着笼灯往前走。(陈在衡)蹭火点烟,很久都点不燃。其中一个人问:“你过了死后的第七日了没?”陈在衡很奇怪他的话,就谎称:“没有。”这个人就说:“这就对了,阳气没有完全消失,所以阴火点不燃。”陈在衡就知道他们是鬼了。就假称:“世人都说人怕鬼,真的么?”鬼说:“不是!鬼其实怕人!”陈在衡说:“人

    22、有什么怕的?”鬼说:“怕吹气。”陈在衡于是吸气用力向他们吹气。二个鬼后退到三步外,睁大眼睛很生气的说:“你不是鬼?”陈在衡笑着回答:“实话不骗你,我是和鬼很相近的人而已!”然后又向他们吹气,两个鬼都变小了一半;第三次向他们吹气他们就消失了。【阅读训练】1解释(1)行:行走 (2)就:靠近 (3)漫:随意 (4)信:确实(5)足:值得 (6)灭:消失2翻译(1)阳气未尽,故阴火不燃。阳气没有完全消失,所以阴火点不然。(2)陈悟其为鬼。陈在衡明白他们是鬼。(3)世言人畏鬼,信乎?世人说人怕鬼,确实吗?(4)人何足畏?人哪里值得害怕的?3世上是没有鬼的,文章通过陈在衡战胜鬼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23、?遇事要沉着冷静,学会运用智慧iui,巧妙地战胜困难。58楚子发母【原文】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

    24、非其术也。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注释】子发:战国时楚宣王的将军,名舍,发。因:于是,就便。问:探视。无恙(yng样):安好。并分菽(sh叔)粒:大家分吃豆粒。并,合起来。菽,豆类。朝(zho招)夕刍豢(hun换)黍粱:意思是将军早晚食必粱肉。刍,牛羊。豢,猪狗。黍粱,好粮食。黍,黄米。粱,精美的粮食。内:同“纳”。不内,不让儿子进门。数(sh暑)之曰:责备他说。数,列举(罪状)。越王勾践: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国打败,后来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醇(chn纯)酒:美酒。注:倾倒。味不及加美:意思是江水中并没有增加酒的美味。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自,自然。下文

    25、“战自十也”意同。糗(qi)糒(bi备):干粮。甘不逾嗌(y意):美味过不了咽喉。嗌,咽喉。逾,通“逾”,超过。诗:诗经。以下引的诗句见唐风蟋蟀。休休,喜悦的样子。言:(诗的)本意是。不失和:不能失了分寸。康乐:这里指享受。虽 :即使。谢其母:向他母亲认罪。谢,谢罪。【参考译文】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援,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子发母亲问使者:“士兵们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母亲又问:“那么将军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将军每天早晚都吃好饭好肉。”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并且

    26、叫人责骂子发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干粮,越王勾践又下令赐给军士们分了吃,其实只有一点点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十倍。现在,你身为将军,士兵们分吃豆粒充饥,惟独你早晚吃着好饭好肉,这是为什么?诗经上不是说了吗?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高兴,说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你指挥士兵进入生死相争的战场,而自己却高高在上地享乐,即使能够取胜,也不能说是用兵的正道。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子发因此向母亲谢罪

    27、,这样之后母亲才让他进入家内。【阅读训练】1解释(1)与:向 (2)食:吃 (3)归:回家 (4)伐:攻打(5)使:叫,让 (6)谢:谢罪2翻译(1)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子发打败秦国归来,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2)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越王勾践派人(把酒)到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在下游同饮江水。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 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郡B子发破秦而归 而士卒战自五也C王使人注江之上流 使士卒饮其下流D.王又以赐军士 以之分人答案:D4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子发之母的性格特点是: 子发的性格特点是: 母亲:深明大义,循循善诱,

    28、教子有方子发:知错就改5子发之母的话阐明了 的道理。从子发之母对子发的教训我们还可以悟出这样的道理: 。答案 作为上级,不能独自享乐,要体察下情,与下属同甘共苦,才能取得成功。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应该立起身、正其行,重在培养子女的操行品德。59南垣善谕【原文】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

    29、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参考译文】刘南垣老人家是国朝尚书,年老而辞职回到家乡。有一个直指使,因为饮食的事情而苛求下属,郡县的官员为此很忧虑。刘南垣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去开导他让他知道。”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为你留了这碗饭。但是我的妻子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吃过,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他各吃了三碗,直指使觉得很饱。过了不一会,佳肴美酒

    30、,都摆满在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刘南垣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刘南垣笑着说:“可见饭食酒菜,原本没有精粗之分,饥饿的时候容易吃下去,饱的时候难以吃出味道,时候不同使人这样的。”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饭食责怪别人了。【阅读训练】1解释(1)具:准备 (2)比:等到 (3)食:饭食 (4)食:吃(5)强:强求 (6)责:责怪2翻译(1)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有一个直指使,因为饮食的事而苛求下属郡县的官员为此很忧虑。(2)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可见饭食酒菜,原本没有经粗之分,饥饿时容易吃下去,饱的时候难以吃出味道,时候不同

    31、使人这样的。3说说刘南垣“开谕”直指使所用的方法: 以老师的名义请他吃饭,又不及时把饭菜端出来让他饥饿产生食欲,吃了大量的粗粮,再以佳肴美食罗列盈前而无法下箸,使他懂得了其中的道理。60柳子厚风范【原文】其诏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

    32、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注释】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连州:今广东连县一带。比:类,之类。【参考译文】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被召回京城,又再贬为柳州刺史。这时候,中山人刘禹锡(字梦得)也在遣放之列,必须前往播州。子厚流着眼泪说道:“播州不适宜人居住,而梦得有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致于无法向母亲说明一切,况且也决没有让母子同赴贬所的道理。”准备向朝廷上疏请求,愿以柳州更换播州,即使因此再次获罪,虽死无遗憾。此时正好又有人将梦得的事报告了朝廷,梦得于是改为连州刺史。呜呼!人在困窘

    33、时才最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当今的人们平日里互相敬慕爱悦,相邀饮宴,追逐游戏,强颜欢笑以示谦卑友好,握手发誓以见肝胆相照,指天画日,痛哭流涕,表示死也不会背弃朋友,似乎像真的一样可信。然而一旦碰上小的利害冲突,哪怕只有毛发一般细微,也会反目相向,装出从来不认识的样子。你已落入陷阱,他不但不伸手援救,反而乘机排挤,往下扔石头,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这种事情恐怕连禽兽和异族都不忍心去做,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当他们听到子厚的为人风度,也应该感到稍许有些惭愧吧。【阅读训练】1解释(1)遣:贬谪,放逐 (2)诣:到去 (3)梳:给皇帝的上书 (4)易:换(5)刺:担任刺史(6)平居:平时 (7)临:面对

    34、 (8)少:稍微2翻译(1)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没什么话可以用来禀报母亲的。(2)士穷乃见节义。读书人到了处境困窘时才显现他的节操与道义。3对“虽重得罪,死不恨”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重重地得罪皇上,但至死也没遗憾。B.即使再一次得罪皇上,但至死也无怨恨。C.即使再一次得罪皇上,至死也不感到遗憾。D.即使大大地得罪皇上,但至死也不怨恨。答案 C(“重”,再一次;“恨”,遗憾)4成语“_”的出典就在本段文字中。(落井下石)5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目的是突出什么?对比;柳子厚的节义、风范 备注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一】(1-10):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二】(11-20):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三】(21-30):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四】(31-40):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五】(41-50):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0年第九届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大赛阅读70篇(六).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6500.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竹竿赶鸭子的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竹竿赶鸭子的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竞选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竞选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稻草稻草人的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稻草稻草人的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秃子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秃子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秀才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秀才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砌墙的砖头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砌墙的砖头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 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的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的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的搞笑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的搞笑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小结.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小结.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坐高凳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坐高凳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瞎猫的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瞎猫的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小结.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小结.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百字开头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百字开头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生活常见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生活常见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小结.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小结.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生活中常用歇后语大全.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生活中常用歇后语大全.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的民间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的民间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抓老鼠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抓老鼠歇后语.doc
  • 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哭耗子假慈悲的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哭耗子假慈悲的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狐狸吵架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狐狸吵架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
  • 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缺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