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二语文教案:2.6《琵琶行(并序)》10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并序)
- 资源描述:
-
1、琵琶行【教学目标】 1. 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互动设计1 课前欣赏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互动设计2 播放视频高山流水: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
2、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 “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互动设计3 教学目标 有关美感与文学的文章以前我们学到过几篇,但用文字来细致具体的描写
3、音乐的文章我们很少接触,学习这种技巧是重点。据此,我们本课的鉴赏目标有以下三个:(投影显示) 1. 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明确目标,学习主体有充分准备,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可能。)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4 诵读感悟1文言知识归纳言: 感斯人言 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数:使快弹数曲 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语: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回答,动词今夜闻君琵琶语 曲,名词 为:因为长句 写,创作,动词wi初为霓
4、裳后六幺 弹奏,动词wi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介词wi轻: 轻拢慢捻 轻轻,形容词商人重利轻别离 轻视,动词泣: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老大: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颜色: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 文言句式歌以赠之 宾语前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宾短语后置;于,向转徙于江湖间 介宾短语后置;于,在本(是)长安倡女 省略句,省略谓语使(之)快弹数曲 省略句,之,琵琶女送客(于
5、)湓浦口 省略句,于,在 2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声中反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点拨:文章主要写了琵琶女的琴声和诗人的感受两部分内容。文章通过琴声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在诵读过程中,学生眼、口、耳、心同时开动,在诵读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为理解作品的主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三、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5 寻找思路我们从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文章。第一条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点拨: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一节,第二次演奏在文章
6、第二、三节,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技巧)。第二条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点拨:对应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应有三次感受(让学生在文中找)。互动设计6 分析“三奏”1第一次演奏,即第一节。拟设置如下问题:(投影显示)(1)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2)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样的音乐? 点拨:这是种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也是用文字去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法,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2第二次演奏,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名句,让学生先挑出来读读)。拟设置以下几个问题:(投影显示) (1)作者在
7、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的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3)这一部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4)这一部分琵琶女音乐的基调是怎样的?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教师相机点拨。 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之乐;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侧面烘托的手法;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3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让学生反复诵读,自己品味。互动设计7 分析“三感”1在第一次感悟中拟设置以下问题:(投影显示)(1)你能从
8、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初听声音时的心情吗? (2)你从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 (3)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推进,表明了作者孤寂伤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凉音乐。)2第二次感悟在文章的第四节,是文章的难点部分(为了更好理解文章主题,联系琵琶女的身世来感知文章)。拟设置以下的问题:(投影显示)(1)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心情? (2)诗人听了琵琶声,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发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3)为什么诗人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部分阐明了文章的主题。诗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华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处。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_人教新课标 (共30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