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诗文默写第13首 黄鹤楼(知识)课件.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诗文默写第13首 黄鹤楼知识课件 安徽省 中考 语文 第一 部分 古诗文 阅读 专题 默写 13 黄鹤楼 知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专题二 古诗文默写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安徽中考帮语文知识帮第13首黄鹤楼唐崔颢八年级上册作家作品黄鹤楼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诗人登临此楼,萌生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浑然天成的浩歌。这首诗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崔颢,唐代诗人,代表作有黄鹤楼赠怀一上人渭城少年行行路难等。诗歌精讲译文:传说中的仙人已经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内容:借用传说,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给黄鹤楼增添了一种神异色彩,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再之感。炼字:“空”是“只,仅有”的意思,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乘鹤离去之后,兀
2、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重在写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第13首黄鹤楼唐崔颢八年级上册译文: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飘飘荡荡的白云。作用: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难再、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为下文写故乡难归的无限愁思做铺垫。炼字:“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强调时间上的邈远,给人一种孤寂惆怅之感,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重在抒情。内容:“不复返”一语双关,不仅写出黄鹤不再回来,更暗含了诗人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第13首黄鹤楼唐崔颢八年级上册译文:汉阳晴日里的原野上的树木清晰分明,长江中的小洲上草木茂盛。
3、内容:这是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下文抒写乡愁做铺垫。句式:对仗工整,两句各用一个叠词,“历历”“萋萋”写出了草木繁密、茂盛的样子,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第13首黄鹤楼唐崔颢八年级上册译文:天色已经晚了,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雾气弥漫的江面,让人产生浓浓的愁绪。炼字:诗作以一“愁”字作结,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情感:“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与上文草木茂盛、山川分明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渲染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第13首黄鹤楼唐崔颢八年级上册全诗主旨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闻和感受,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绪。第13首黄鹤楼唐崔颢八年级上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430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