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资源描述:
-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初读感知目录重点探究文言知识拓展练习01初读感知1.理解文意,认识孔子的思想内涵及其文化价值。2.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特征。3.了解本文在论语中的独特地位,把握曾皙言志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体会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学习目标教学难点:对孔子政治思想的理解。解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曾皙,名点。冉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公西华,名赤。古人习俗: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长辈对晚辈说话或自谦,一般都称名。字,尊称。侍坐,陪长者闲坐。背景介绍子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
2、。侍坐时的年龄大概51岁。“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性情刚直,好勇尚武,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背景介绍曾皙,名点,当时约39岁。喜欢弹琴唱歌。信奉儒学。崇拜孔子,父子同师孔子,学习儒家学说,并付诸实践,但未与孔子周游列国。他痛恨当世礼教不行,立志改变现状,孔子认为他是有进取心的狂放之士。大学乃其子曾参所著。背景介绍冉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当时约31岁。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鲁哀公十一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冉有力排众议,率领鲁国军队抵抗强敌,获得了胜利。背景介绍公西华,名赤,字子华,是几个弟子中年龄最小的。当时约18岁。春秋末年鲁
3、国学者,72贤人之一,比孔子小四十二岁。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他可做一个很好的外交官。文学常识(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父叔梁纥,母颜氏。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
4、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生平孔子三岁丧父,家道中落,早年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他“少好礼”,自幼熟悉传统礼制,青年时便以广博的礼乐知识闻名于鲁,从事儒者之业,以办理丧祭之礼为生。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年五十,曾一度担任鲁国的司寇,摄行相职,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久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而弃官去鲁,偕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终未见用。晚年回到鲁国,致力教育事业,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以传述六艺为终身志业。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
5、家经典。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文学常识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
6、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称为“四书”。“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论语时代背景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虽说已是“礼崩乐坏”的局面,但周王室的精神统治力量还在,与战国时期“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局面不同,孔子也还只是忧心忡忡而已,尚有一种纡徐气象。他所追求的是“克己复礼”,所以在课文中他对几位弟子的理想就有了不同的评价。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字音
7、梳理曾皙冉有毋吾以也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夫子哂之以俟君子愿为小相焉铿尔冠者五六人风乎舞雩夫子喟然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xrnwshnshshnsxingknunykuzhun字形辨认冉(冉冉)摄(摄取)再(再见)慑(震慑)谨(谨慎)渭(渭水)馑(饥馑)喟(喟然)初读课文3.围绕“言志”写了哪些内容?简要梳理文章结构。2.谈话的内容是围绕什么展开的?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文章记叙了孔子师生坐在一起谈话的整个过程。围绕“言志”展开的。孔子问志(第12自然段)学生述志(第313自然段)孔子评志(第1421自然段)全文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
8、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因为年长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同“已”,意为止。相当于“不知吾”,不了解我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平日,平时不要如果有人全文翻译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夹处于,在。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
9、间,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孔子对着他微微一笑。接续治指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的样子。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泛指饥荒等到连词,并且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微笑全文翻译“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
10、后,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使动用法,使富足连词,表选择,或者见方,纵横。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至于那等待全文翻译“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 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连词,或者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动词,能做到,胜任诸侯会盟诸侯共同朝见天子古代的一种礼服古代的一种礼帽。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在
11、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全文翻译“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志向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不过是各自谈自己的志向罢了。”同“稀”,稀疏,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古乐器弹放下立起来,站起身才具,才能妨害语气词,呢全文翻译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皙回答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个
12、成年人,六七名少年,在沂水沐浴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叹息着说道:“我赞同曾皙啊。”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副词,已经指农历三月;莫,通“暮”叹息的样子赞成全文翻译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子路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所以我笑他。”为什么动词,后出介词,靠,用。礼让,谦逊全文翻译“唯求则非邦也与
13、?”“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的事就不是国家大事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国家,指国家大事难道同“欤”,疑问语气词怎见得02重点探究内容分析重点探究1.分角色朗读,在文中找出有关四个弟子志向的句子并能简单说说四人的志向。内容分析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14、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内容分析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无论从国家的大小(千乘之国:一个中等诸侯国),还是国家的处境(对外受侵略,对内发生饥荒)都可以看出来子路立志高远。当然只有志向是不行的,子路还有着清晰的目标(使人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以及完成目标的时
15、间。内容分析(冉有)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冉有:冉有的志向明显要小一些。国家的疆域缩小为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同样是治理三年的时间,冉有的目标只是想要使百姓生活富足即可。内容分析(公西华)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公子华:公西华的志向比较具体,着眼于一个小小的职位。他只是想在宗庙祭祀和国家会盟时,穿上礼服做一个小小的司仪。内容分析(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点的志向里,描绘的是了一幅浪漫,自由,美好的春游图。在暮春之时,穿上春衣,约上五六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840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课件优秀公开课 (9).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