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上好课】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的春节
- 资源描述:
-
1、第1课 北京的春节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四:回顾复习,导入新回忆一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 学习任务五:研读赏析,感受“年味儿”(一) 选择画面,感受“年味儿”1.自主学习:默读全文,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2.感受腊八的“色味双美”。(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勾画出最能突出“腊八节”风俗特点的地方,想想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作批注。 (2)作者在描写腊八风俗的时候,抓住了哪些重点,
2、如何写出特点的? 3.合作学习,讨论探究。(1)默读课文中描写“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的部分,思考作者重点描绘了哪些习俗,勾画出相关语句。(2)品读勾画出的语句,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风俗特点的,在旁边作简单批注。4.展示交流,反馈指导。(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倾听,质疑补充。)(二) 再次浏览课文其他部分,说说课文还介绍了哪些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 品味老舍先生的“京味儿”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1. 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
3、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2.课文中像这样的词语和句子还有许多,请你圈画出来,读一读,继续品味老舍先生那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吧。学习任务六:拓展延伸,探究写法。1.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同是写除夕,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色?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参考答案:学习任务四:时间顺序 详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 其他日子略写 学习任务五:(一) 1.略 2. (1)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
4、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课文写了腊八这一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的哪些习俗。 感受到:腊八粥的特点:食材多;腊八蒜的特点:色味双美。 “各种”“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色如翡翠”“色味双美”等描写,体会腊八节的美好,以及人们在这一习俗中所获得的满足和幸福感。(2)作者重点描绘了腊八这天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抓住腊八粥食材种类多、腊八蒜色如翡翠、腊八醋色味双美的特点。使得腊八节的风俗特点更加突出,字里行间流露着人们在这一天的喜悦
5、心情。3.(1)略 (2)感受小年的独特习俗 【预设】 语句:“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感受:街上卖糖的人多,糖的形状很有特点。 语句:“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 感受:习俗的来历很有意思。 其他小组补充:从“彩排”“祭灶王”“吃糖粘嘴”,感受到小年这一天北京独特的风俗特色,体会到人们追求吉祥幸福的朴素美好的愿望。 教师小结:作者抓住小年“祭灶王”的习俗,重点写了街上卖糖的景象、吃糖习俗的来历,使得风俗特点更加突出。 (3)感受除夕的热闹。【预设】交流勾画住的语句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301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