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4 文言文二则.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4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教案 14 文言文
- 资源描述:
-
1、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科学与发现”这一主题,安排了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文。文言文二则中,学弈讲述了两个人同时学下棋,效果却大不一样的故事;两小儿辩日讲述了两个孩子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论证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表里的生物记叙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体现了小孩的好奇心。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描绘了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要点文言文二则21.会写24个字,正确读写3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2、言文,注意朗读停顿;能背诵文言文。3.能对照文言文二则中的注释,知晓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明白表里的生物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4.体会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更加丰富的想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表里的生物2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1口语交际1练习辩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会全面地看待事情、处理问题。习作2发挥想象,编写科幻故事。语文园地2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3.体会引用的好处。4.欣赏楷书书法作品,了解楷书字体的特点。5.积累有关改革创新的古语名言
3、。14 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会写“援、惧”等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的内容。4.懂得学弈中蕴含的道理,知道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5.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言词句的意思,把握故事的内容。2.懂得 学弈中蕴含的道理,知道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在课文的讲解中穿插识字教学,着重指导多音字和通假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在反复的练写中识记。2.朗读教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教学,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
4、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在读中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在读中背诵积累。3.阅读理解本课可以按照“朗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道理”的教学思路展开。首先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然后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词句;最后引导学生试着讲述故事,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学弈课时目标1.会写“援、俱、弗”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过程板块一 故事导入,解读课题1.故事导入:孟母三
5、迁。孟子小时候很贪玩,还喜欢模仿他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所以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孟子的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可是孟子又模仿做生意的人夸口叫卖。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于是,孟子就跟着学生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心里很高兴,认为这里才是适合儿子居住的地方,就不再搬家了。2.了解孟子:谁来给我们介绍下孟子的生平?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现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3.解释课题。“弈”指什么?“学
6、弈”又是什么意思呢?(相机出示古人下棋的图片)4.引导质疑。教师相机点拨,梳理问题并归纳。(板书:谁学下棋?跟谁学下棋?学的结果怎么样?)【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孟母三迁”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接下来介绍孟子,引入课题,解释课题,提纲挈领。“疑则有进”,引导学生去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板块二 指导朗读,熟读课文1.初读课文,提出问题。(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时有困难的地方。(2)指名读,发现容易读错的词句。2.范读课文,指导朗读。(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2)教师提示学生
7、注意一些重点句子,适当进行教读。(3)指导学习多音字:“缴”和“为”。(4)正音:“为是其智弗若与”一句中的“为”读四声。课件出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5)指导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3.反复练读,熟读课文。(1)让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读顺。(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3)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设计意图】让学生以读通、读顺、读出味道为学习文言
8、文的起点,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口、动脑、诵读古文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言文的特点,又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基础。板块三 理解词句,把握文意1.对照注释,理解字词。(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2)理解故事的内容,教师及时指导。2.合作学习,及时点拨。(1)同桌合作学习,互相解疑释惑。(2)教师指导难理解的词句。理解“之”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意思。学习通假字“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跟“吗”“呢”的作用相同。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弗若:不如。然:这样。3.疏通全文,理解大意。(1)学生自由结
9、合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再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2)小组合作交流课文大意。(3)指名说说课文大意。【设计意图】这个板块,采取的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学习不等于放手不管,而是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词句,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合作学习刚好弥补了学生自学的不足。板块四 领悟道理,深化认识1.启发思考,领悟道理。(1)这两个人是怎么学下棋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引导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2)学的结果怎么样?(课件出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3)是什么原因使后一个徒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