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导学案 WORD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单元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导学案 WORD版 第三 单元 11 五代 史伶官传序 2022 2023 学年 语文 部编版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重难点:一、写作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兴亡不在“天命”,主
2、要在于“人事”。二、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
3、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三、补充资料古今异义与其所以失之者文库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推究;今义:原来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古义:丝编
4、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今义:结合,构成一词多义归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顺)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具告以事(告诉)告之于帝(禀告)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
5、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多么)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揣测语气副词)而而皆背晋以归梁(但,表转折)及凯旋而纳之(表顺接)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表递进)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表顺接)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而皆背晋以归梁相当于“而”,表顺接盛以锦囊用,介词与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跟,介词与尔三矢给,动词通假字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探求、考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
6、推究泣下沾襟下:掉下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形容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智勇的人名词作状语负而前驱前:向前仓皇东出东:向东一夫夜呼夜::在夜里乱者四应四:在四面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3)至于誓天断发使断文言句式判断句“者,也”此三者,吾遗恨也“也”式A、梁,吾仇也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无标志式燕王,吾所立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倒装句定语后置其意气之盛介词结构后置A、盛以锦囊B、方其系燕父子以
7、组C、而告以成功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E、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省略句A、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B、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C、请其矢,盛(之)以锦囊D、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E、(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固定句式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啊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难道吗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梁,吾仇也B请其矢,盛以锦囊C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此三者,吾遗恨也恨:遗憾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告:祭告负而前驱负:背着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应:应答君臣相顾顾:看D抑
8、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故方其盛也方:正当,正在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盛衰之理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而皆背晋以归梁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故方其盛也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莫愁前路无知己二、填空题4给加点字注音伶官( )仇雠( )请其矢( )李存勖( )5识记字音。呜呼( )契丹( )锦囊( )仇雠( )沾襟( )逸豫( )三、小阅读-课内6下面对课文五代史伶官传序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在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C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时又“以一
9、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D作者认为,祸患往往是从微小的事情日积月累而成,而那些有智谋、有勇力之人也往往为他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这是一条普遍的历史经验。7伶官传序推究庄宗得失天下,有很多事例可选,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何特点?为何要这样选材?8本文题为“五代史伶官传序”,为什么文中却没有详细写“伶人”在庄宗失天下过程中的作用?而“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却又被后人称为“点睛之笔”?9伶官传序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效果?10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使用事实论证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结
10、合“,也”分析,为判断句。B正常语序为“请其矢,以锦囊盛”,“以锦囊”为状语,为状语后置句。C正常语序为“还矢先王,而以成功告”,“以成功”为状语,为状语后置句。D“为”表被动,为被动句。故选D。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应:响应。故选C。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之:结构助词,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以:介词,把/以:连词,相当于“而”表顺承;C.两个“方”均为副词,正当时。D.莫:不定代词,没有谁/莫:副词,不要。故选C。4 lng chu sh x【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识记能力。注意以下字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399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四年级下语文课件(A)-寒夜的灯光_湘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