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与反思.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古诗 教案 反思
- 资源描述:
-
1、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村晚。3.能想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中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重难点)一、从题目入手,初步感知1.揭题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与儿童生活有关的古诗。2.指名读三首古诗的诗题,引导学生从题目中大致了解诗的
2、内容。(1)引导学生理解四时田园杂兴这一题目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四时”“杂兴”的意思。(“四时”就是一年四季,“杂兴”指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简介作者范成大及四时田园杂兴组诗的内容。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事?请在读古诗的时候找一找答案。(2)引导学生理解稚子弄冰这一题目的意思。让学生说说“弄冰”的意思。相机指导学生学习“稚”字。提示学生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意思,还可以组词“幼稚”“稚嫩”帮助学生识记。组织学生交流:诗题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小孩子玩冰的事)(3)引导学生交流村晚这一题目的意思:你从诗题知道了什么?(诗的背景是夜晚的村庄)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主
3、要内容1.引导学生回忆七言诗的朗读节奏。2.学生自由读三首古诗,教师提示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边读边思考:三首诗分别写了儿童的什么活动?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1)学生反复练习,读准字音。教师相机点拨:“昼”“稚”都是翘舌音;“耘”可以结合形声字规律识记。(2)学生自主交流要写好本课的字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相机范写,指导书写要点。(3)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供”。教师出示两组词,让学生读一读,借助组词区分读音:供奉、供认、供职;供给、提供、供应。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指导“供”在这首诗中是“从事”的意思,读第四声。4.检查古诗朗读情况,相机纠正朗读节奏。5.引导学生交流对古诗的初步理解。(1)提问
4、:三首诗分别写了哪种儿童的生活?(童孙、稚子、牧童)(2)追问:他们都有一些怎样的活动?(童孙学种瓜,稚子弄冰,牧童横牛背、信口吹笛)三、通过比较阅读,深入研读两首古诗1.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感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绘的繁忙景象。(1)引导学生说说插图画了什么内容,找到对应的诗句。预设:图中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人们都在田间劳作,两个孩子在靠近树的地方学种瓜。对应的诗句是“也傍桑阴学种瓜”。(2) 给学生讲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耘田”是初夏时节在田间除草,进而知道这首诗写的季节是夏天。(3)学生再读古诗,说一说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预设:从“
5、昼出耘田夜绩麻”中,能感受到夏季的乡村一片繁忙的景象。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诗意:古时候一般男子种田、女子纺织,“儿女”指的是村庄中的成年男女,“各当家”就是说他们各自在做着自己的活儿。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村晚描绘的情景。(1)让学生结合注释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将这些景物组合起来,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诗中描绘了池塘、草地、远山、落日等景物,让人想到的画面是夕阳西下,青山和夕阳相互映衬,池塘水草丰美,水面泛起金色的光芒,牧童正坐在牛背上随意吹着手中的笛子。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意。(2)追问:“满”“衔”“浸”等字词让你有种怎样的感觉?这幅画面令你有什么样的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9_2020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自读文本答司马谏议书课件鲁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191101280.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