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重点 知识 梳理
- 资源描述:
-
1、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黄河颂一、内容赏析(一)序曲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2.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伟大坚强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拟人。(二)主体:望黄河1.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2.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
2、领,应该是哪个字?望。3.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三)主体:颂黄河1.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3)歌颂
3、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2.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四)尾声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伟大坚强的精神二、理解主题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三、补充资料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4、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4)白日衣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四、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背景介绍: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
5、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作者简介: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老山界一、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 1996)江苏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二、故事背景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
6、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年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三、多音字盛 chng :盛饭 shng :茂盛嚼 ju :咀嚼 jio :细嚼慢咽觉 ju :觉得 jio :睡觉四、理解词语惊惶:惊慌,恐惧。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缴:交纳,交付,缴公粮。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酣然入梦
7、:甜美、畅快地入睡。蜷:弯曲。呜咽: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五、课文结构第1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1段)。第2部分: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233段)。第3部分:说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第34段)。六、句子分析1.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抢”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鼓着勇气”含有战胜自身某种弱点,从而迎战某种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军的坚毅顽强和无畏精神。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叹
8、息,这里是指飞机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拟人的说法,既表现了敌人飞机对红军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一个坚强的意志”是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灌输”不是通常“输送”的意思,是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每个战士受到了坚强意志”的影响,从而也培养了坚强的意志。七、问题归纳1.这一些对于火把的描写,传达给了读者怎样的信息和精神?表现山的陡峭、险峻,突出红军登山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2.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
9、?(比喻、排比)由远到近的顺序写景,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反复地运用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景之美,也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3.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拟人) “叹息”指飞机发出的声音,既表现了敌人飞机对红军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度不满。4.怎样理解24段“抢了一碗吃”?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5.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的?并在文中画出表明时间和地点的语句。土地的誓言一、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满族,原名曹京平,辽
10、宁昌图人,作家。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 是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等。二、课文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于是他们中的富有民族感情的年轻人带着对故土的怀念,饱含着故土陷落、山河破碎的悲愤,广泛描绘了发生在那片广漠、肥沃的黑土地上面的苦难与挣扎、觉醒与奋起。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作者怀着浓浓的乡愁及悲愤之情,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写下了此文。三、理解词义1.挚痛:诚恳而深切。2.斑斓:灿烂多彩。3.谰语:没有根据的话。4.怪诞:荒诞离奇;古怪。5.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
11、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6.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7.污秽:肮脏的东西。8.嗥鸣:(野兽)大声嚎叫。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写“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第二部分():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五、问题归纳1.“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一句在结构上总领第段,在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炽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泛滥”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泛滥”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一般含贬义,这里贬义褒用,表明作者的感情像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