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类型部编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58604
  • 上传时间:2025-11-1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5.04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重点 虚词 总结
    资源描述:

    1、部编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一、 之01、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三种类型:(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如:菊之爱,陱后鲜有闻。水陆草木之花。(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例如:公将鼓之。久之。怅恨久之。02、作代词用。(可以代人,代事,代物)(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具答之。亲戚畔之。彼竭我盈,故克之。(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例如:渔为甚异之。(3)作

    2、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例如:辍耕之垄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03、语法作用。(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例如: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2)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如:马之千里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二、 乎(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如:死国可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亦不可以已乎!(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类似于“于”的用法。如:在乎山水之间也颓然乎其间者三、 者1、结构助词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

    3、尾,起判断作用。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四、以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如:(1)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2)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据2、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 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表原因时,可译作“由于”、“因为”。如:(1)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4)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3、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

    4、”。如:(1)皆以美于徐公。4、特殊用法:通假字,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五、而表顺接关系的连词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3、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面山而居。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学而不思则罔六、其1

    5、、代词(1)表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复前行,欲穷其林。其一犬坐于前。2、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一定”“怎么”“难道”等,或省去。其真无马耶?可译作:“难道”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大概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可译为“恐怕”。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一定”。七、为1、作介词时除表

    6、被动外都读作w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了”、“因为”等。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wi,被。)不足为外人道也。(wi“向”“对”)为楚造云梯之械。(wi,“给”)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wi,“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wi,因为,由于)2、当“为”作动词时读w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当作”、“成为”,“雕刻”,“是”等。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成为)为宫室、器皿。(雕刻)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称为,叫做)为小

    7、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造)3、特殊用法: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名词,心理活动)八、于1、引进动作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在”、“向”、“到”、“从”、“跟”、“对”、“给”等。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欲报之于陛下也(向)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皆以美于徐公。九、焉1、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语)2、语气助词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3、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

    8、永)4、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5、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十、虽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十一、然1、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父利其然也(伤仲永)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3、助词(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的样子”。如:

    9、翼然临于泉上、颓然乎其间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十二、以1. 用作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 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俯身倾耳以请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 用作副词译为“已”,“已经”。例

    10、: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十三:则1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出师表)(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2表示判断,可译为“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十四、因1. 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2.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3. 介词,

    11、可译为“根据”、“依照”。例: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4. 副词,可译为“因此”。例: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十五、且1. 副词(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例: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2连词(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十六、乃1副词(1)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2)可译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十七、矣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相当于“了”、“啊”。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了)(论语十则)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了”。例:甚矣,汝之不惠!(了)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相当于“了”、“啦”。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8604.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