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州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十九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年广州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十九 WORD版含答案 2016 广州市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突破 训练 试题 十九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6专题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19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小题文木先生传清程晋芳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
2、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
3、以掩映一时。(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注】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悢悢(ling):悲伤。橐(tu):盛物的袋子。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俟异日耳俟:等待 B独嫉时文 嫉:嫉妒C素不习治生 治:经营 D不烦是也 烦:担心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夙构者莫之为胜 句读之不知C窘极,则以书易米。 皆白衣冠以送之D莫贫于敏轩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12、文中划线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A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
4、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B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C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D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1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4分)译文:(2)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4分)译文:(3)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4分)译文:答案10、B(应为“痛恨”)11、D介词,比(A连,于是/副词,竟然B代
5、词他/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介词 ,拿/目的连词)12、C解析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译文:文木先生传先生姓吴,名敬梓,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人。世代望族,科举及第和做官的大多显赫。先生生性特别聪明,读书才过目,就能背诵。渐渐长大后,补任县学生员。继承父亲的祖业,有二万多金。一向不学如何经营家业,性情又十分豪爽,遇到贫困的就施舍,跟文士们交往,常饮酒高歌穷尽日夜,不到几年家产就耗尽了。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竟然不去参加廷试,也从此不回应乡里的举荐,因而家境也就越发贫困。于
6、是移居江城东边的大中桥,家徒四壁,冷落凄凉,只拥有几十本旧书,日夜自娱自乐。穷困到了极点,就拿书去换米。他治学尤其精通文选,诗赋提笔一挥而就,即使那些事先构思的人也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辛酉、壬戌年间,我邀请他到我家,和他一起研讨诗赋,互相赠答,快意无比,亲密无间。然而他生性耐不住长久客居他家,不到几个月,就辞别离去。他平生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唯独像仇人一样痛恨那些写八股文的读书人,对那些特别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处境更加穷困。甲戌年,他和我在扬州相遇,知道我更加贫困了,就握着我的手哭着说:“你也到了
7、我这种地步,这种处境不容易立足,怎么办?”我返回淮地,将要解开缆绳,先生登上船跟我告别,指着初升的月亮对我说:“跟你一别,日后见面不可约定。面对这样悲伤的情景,想要写几句话送给你,可是文思阻涩,还是等待他日吧。”当时是十月七日,又过了七天先生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所写的书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模仿唐人小说写了儒林外史五十卷,穷尽读书人的情态,人们争着传抄。我平生结交的朋友,没有比敏轩贫困的。先生抵达淮地看望我,我察看他盛物的袋子,连笔砚都没有。我说:“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敏轩笑着说:“我胸中自有笔墨,不担心这些。”他的流风余韵,足以盖过当时的人。七、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183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