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明代海洋救助与友好交流.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摘 历史 明代 海洋 救助 友好 交流
- 资源描述:
-
1、明代海洋救助与友好交流在航海技术飞速发展的明代,在民间就产生了一种基于海洋救助的特殊交流形式:古代朝鲜、琉球等国人民因海难而漂至中国,幸而明朝有完善的送还救助措施,他们得以顺利来到繁华的北京,再安全被接回自己的家乡航海时代的“送还外交”明朝正值世界史上的大航海时代,海洋贸易空前繁荣,出海遇险的商民和使者人数剧增。当时甚至有传言说,明朝前往琉球的使节会在船上带上棺材以防出海遇风尸骨无存。据历代宝案等资料记载,1390-1876年在中国至琉球往来航线中,仅有案可查的罹难船只就达645只,死亡人数达3300余人,远航的风险可见一斑。正是因此,各国都面临着如何送还漂来外国商民的现实问题。当时大明疆域辽
2、阔、国家富强,与附近诸国都有稳定国交,北京城内常有多国使臣同时停驻。相比大费周章的遣专人将漂流人口送还,把他们交给各自国家的赴华使者带回确实是上上之策。有明一朝,从沿海解送北京的外国出海遇险者主要来自朝鲜国、琉球国等,种类涵盖了使臣、官吏、军兵、商贩各行各业。明弘治七年(1494年),有11名朝鲜国渔夫漂流到福建漳州,因为当地没有翻译,便由福建守臣安排其入京询问情况:“漳州府时无译者,莫知其所自来。福建守臣送至京,大通事译审乃得其实。上命给之衣食。”(明孝宗实录)崔溥的进京之旅明弘治元年(1488年),北京紫禁城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为首的是名叫崔溥的朝鲜国正五品官。然而,得到入宫面见皇帝殊荣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