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学案》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6.6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牌学案 金牌学案2017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六单元家国天下 6.6 金牌 2017 春人教版 高中语文 选修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课件 第六 单元 天下
- 资源描述:
-
1、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了解知识领域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课文分别选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都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文化的经典作品。前者体现的是君主专制框架之内的治国之术,唐太宗作为一位开明的君主,能够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一人专权可能产生的弊政,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后者则是在封建社会末期,进步知识分子跳出君主专制的框架,对君主专制体制所作的清醒而深刻的批判与反思。一为对帝王治国思想的总结,一为对帝王专制的批判。两篇课文对比阅读,可以使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既认识到君主专制存在的合理性,又要认识到君主专制的弊端,并从中汲取值得我
2、们今天学习借鉴的东西。掌握学习方法1.借助工具书,参考课下注释,自主梳理基础知识,通晓词句,在此基础上把握文意,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2.搜集文章写作的背景知识,深入探究文中的道理的进步意义;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这些思想在今天的作用。3.学习求谏中丰富的论证方法、原君(节选)中的对比方法,提高自己议论文的写作水平。6 求 谏经典原文文本助读知识梳理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贞观政要虽记载史实,但不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而是从总
3、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这部书是对中国史学史上古老记言体裁加以改造更新而创作出来的,是一部独具特色,对人富有启发意义的历史著作。文本助读知识梳理相关链接吴兢(约669749),汴州俊仪(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著名史学家。他所撰写的武后实录记述了张宗昌诱张说陷害魏元忠的史实,后来张说当了丞相,几次要求修改文字,都被吴兢严词拒绝,时人称之为当代董狐。吴兢一生修史,取得很大成就,修编有唐史唐书唐春秋武后实录中宗实录高宗后修实录等,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并流传下来的贞观政要,被后人称为中国第一帝王学。文本助读知识梳理1.注字音谏诤(zhng)鲠议(gng)刍荛(ro)罄其狂瞽(qng
4、g)怖慑(sh)嗔责(chn)诋诃(d h)愆过(qin)勖之(x)纂组(zun)文本助读知识梳理文本助读知识梳理文本助读知识梳理文本助读知识梳理文本助读知识梳理3.分古今(1)皆失其举措古义:举止失当。今义:举动;措施。(2)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古义:相互对待。今义:遇到,相见。(3)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古义:脸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文本助读知识梳理4.析活用(1)臣亦不能独全其家(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保全)(2)臣下钳口(名词作动词,紧闭)(3)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纂组伤女工(名词作动词,编织精美织物)(5)有所开
5、说,必虚己纳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心)(6)主若自贤,臣不匡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贤明)文本助读知识梳理5.明句式(1)虞世基等,寻亦诛死(被动句)(2)言而不用(被动句)(3)则相继以死(谏)(省略句)(4)下为百姓所怨(被动句)(5)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反问句)(6)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定语后置句)(7)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定语后置句)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译文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君主假如自以为圣明,臣下又不去纠正,要想国
6、家不倾危败亡,能办得到吗?点评唐太宗在这段论述中道出了自己对于理想的政体运作模式的设想君主开怀纳谏和臣子忠直敢言的相互配合,这对于君臣关系的论述有一定说服力。但是,在皇帝占主导地位的古代政治格局中,皇帝和臣子的地位并不是对等的,这种政体运作模式能否顺畅进行,主要取决于皇帝一方。隋朝的灭亡虽然有“臣下钳口”的原因,但这种局面的造成从根子上讲是因为隋炀帝的“暴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译文我现在早晚没有不把这当成心事的,一直想让你们尽心进谏。而你们也需要接受别人的谏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282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