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三单元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三单元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答案 20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读春秋必读“三传”,读“三传”必读左传。左丘明的努力虽没能改变社会,守住渐渐消逝的三代之礼,但却给那个激荡的时代添上了一抹不变的原色,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让我们迷茫时,可以找到知音,找到榜样,找到单纯的感动!美字体君王不君终被弑,臣守大义不侮身。赏美文君子风度陈鲁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见,中国人对君子的崇尚由来已久。可现在的很多人却已经忘记了这种温柔敦厚的儒家君子之风,各种因琐事导致的恶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就连一些著名学者在与他人意见相左时,也不时恶语相向,把学术争论变成人身攻击。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提君子
2、风度并给予它新的阐释,十分有必要。那么,何谓君子风度? 以礼待人,尊重他人,即君子风度。著名文学家夏衍病危时,秘书看到他十分难受,就说:“我去叫大夫。”正当秘书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在生命垂危的关头,夏衍仍然没有忘记用礼貌的语言表示对他人的尊重,这种君子风度,堪称楷模。 感情克制,理性行事,乃君子风度。生活中与他人有不同意见时,偶有争执在所难免,但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感情,理性行事,据理力争,而不是恶语相向,逞一时之气。胡适曾与鲁迅论战,虽多有不快,但都属正常笔墨官司。后来作家苏雪林污蔑鲁迅,对鲁迅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胡适站出来仗义
3、执言,批评苏雪林的过激言行,充分肯定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胡适的做法充分显示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君子风度。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风度。君子处世,每每严格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遇到高人,见贤思齐。与人有隙,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身修德进。与人交往时有容人的雅量,不用自己的标准苛求他人,尊重他人的观点与选择,即使分歧难以调和,也无非“道不同不相为谋”,绝不强加于人,有失君子风度。 临危不惧,勇于担当,为君子风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临刑前的绝唱。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谭嗣同却能勇于担当,笑对生死,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世人的警醒,拯救积弱积
4、贫的祖国,这是何等的君子风度! 君子风度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遗产之一,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如果人人都能洞悉新时代背景下君子风度的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我们的社会会更和谐,更加美丽。君子风度这一古老风尚也必将历久弥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课内挖掘】中国史学有着“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两大传统。“秉笔直书”,即直笔,遵循“书法不隐”“据事直书”的写史原则。“春秋笔法”源自孔子修春秋,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你对“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是怎样认识的?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的观点。角度“秉笔直书”方能著万世“春秋”。【课
5、外运用】示例:孔子高度评价董狐“书法不隐”,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受到了崇高的赞誉。我觉得,凡历史必得澄澈如镜,不能遮掩,方能还历史以真实。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古代如此,近代亦然。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在“文革”中,不少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
6、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他们虽然遭到“四人帮”的种种迫害,却表现出了正直的史学家的尊严,人民会永远铭记他们的。只有秉笔直书,才会真正著成千古流传的“春秋”。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B而观其辟丸也C三进及溜 D衮职有阙解析:B项,“辟”同“避”;C项,“溜”通“罶”;D项,“阙”通“缺”。答案:A2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B未知母之存否C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D伏甲,将攻之解析:D项与例句中的“之”都是代词,代指赵盾。A项,代词,所犯的过错;B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7、性;C项,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盛服将朝A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B舍于翳桑C提弥明死之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B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盛服”,穿戴好朝衣朝冠;“舍”,住宿。A项,使动用法,使幸免;C项,为动用法,为而死;D项,名词作状语,每天。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完全不相同的一句是()A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C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D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解析:C项,这里指“记事的原则”;今义是文字书写艺术。答案:C5晋灵公不君节选自左传。
8、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_所著,他又著有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_,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答案:左丘明国语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人谁无过,过而能改,_!诗曰:“_,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答案:善莫大焉靡不有初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711题。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
9、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328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冀中的地道战》|语文A版(共17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