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铁肩担道义单元质量检测语文版必修4.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_2018 学年 高中语文 第四 单元 铁肩担 道义 质量 检测 语文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单元质量检测(四) 论如析薪(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11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D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解析:选CA项,“受”通“授”;B项,“知”通“智”;D项,“有”通“又”。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A吾从而师之B而耻学于师C乃是朋邪之人尔D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解析:选C例句和C项的加点词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游泳”和“与结为朋党”。A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D项,形容词
2、作名词,众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进用谏臣,容纳言论B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C禀之于天,不可勉强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解析:选CA项,“容纳”古义为“采纳”;今义为“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人或事物)”。B项,“夫人”古义为“众人”;今义为“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D项,“不必”古义为“不一定”;今义为“不需要,用不着”。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夫正直者不可屈曲A以为不贤,亦不免责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蚓无爪牙之利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解析:选DD项和例句均为判断句。A项,省略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定语后置句。5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3分)(1)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2)在劝学中来看,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3)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的错误态度。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二、阅读能力训练(42分)(一)课内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原君(节选)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
4、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
5、,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有公害而莫或除之除:升职B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惭:惭愧C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固:巩固D禁人之窥伺者 禁
6、:禁锢解析:选BA项,除:去除。C项,固:本来。D项,禁:禁止。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B.C.D.解析:选CC项,都是语气助词,表示肯定。A项,副词,有人/连词,或者。B项,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与动词。D项,介词,凭借/介词,由于。8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第一段从人人都是有私利的入笔,把古之君王分为三类,赞扬了他们是备受艰辛而专门利人的。B第二段用写如今的君王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给天下百姓带来了许多苦难,语言犀利有力。C第三段以桀纣为例批判了小儒的谬论,认为他们是荒唐的,是被百姓称为“独夫”的一类。D文章在写作上采
7、用对比手法说理,又在必要的地方使用事例论据,说理性很强,又浅显易懂。解析:选CC项,被称为“独夫”的是君王,不是小儒。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3分)译文: (2)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3分)译文: 参考答案:(1)好逸恶劳,也和普通人的本性一样啊。(2)甚至废除对孟子的祭祀,这根由不是从眼光短浅的读书人那里来的吗?(二)拓展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大水上封事岑文本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今虽亿兆乂安,方隅宁谧,既承丧乱之后,
8、又接凋弊之余,户口减损尚多,田畴垦辟犹少。覆焘之恩著矣,而疮痍未复;德教之风被矣,而资产屡空。是以古人譬之种树,年祀绵远,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雍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致枯槁。今之百姓,颇类于此。常加含养,则日就滋息;暂有征役,则随日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矣。故帝舜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孔安国曰:“人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犹舟也,人犹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是以古之哲王,虽休勿休,日慎一日者,良为此也。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在念。明选举,慎
9、赏罚,进贤士,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颐神养性,省游畋之娱;去奢从俭,减工役之费。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载橐弓矢,而不忘武备。凡此数者,虽为国之恒道,陛下之所常行。臣之愚昧,惟愿陛下思而不怠,则至道之美与三、五比隆,亿载之祚与天地长久。虽使桑榖为妖,龙蛇作孽,雉雊于鼎耳,石言于晋地,犹当转祸为福,变灾为祥,况雨水之患,阴阳恒理,岂可谓天谴而系圣心哉?臣闻古人有言农夫劳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者择焉辄陈狂瞽伏待斧钺。(选自全唐文,有删改)注休:美善,福禄。三、五:三皇五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闻古人有言/农夫劳/君子养焉/愚者言
10、而智者择焉/辄陈狂瞽/伏待斧钺B臣闻古人有言/农夫劳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者择焉/辄陈狂瞽/伏待斧钺C臣闻古人有言/农夫劳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者择焉/辄陈狂瞽/伏待斧钺D臣闻古人有言/农夫劳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者择焉/辄陈狂瞽伏/待斧钺解析:选B臣闻古人有言:“农夫劳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者择焉。”辄陈狂瞽,伏待斧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上对下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C陛下,是臣子对君主的尊称,唐朝以后只用以称皇帝。“陛”指帝王宫殿的台
11、阶。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D“三、五”即三皇五帝,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解析:选AA项,伏惟: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指出,开创事业艰难,但守住已经成就的事业更难,因而帝王都要居安思危,才能稳固基业。B作者认为,帝王只有实行仁政来养育人民,使人民生活安定,这样才能避免人民产生离叛之心。C作者引用了帝舜、孔安国、孔子的话来说明帝王与人民的关系,其目的是告诉帝王,人民是可怕的。D帝王如果把人民放在心里,采取有效的措施,
12、不仅在遇到危机时能转危为安,国家也能长治久安。解析:选CC项,其目的是阐明实行仁政(休养生息)的重要意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3分)译文: (2)况雨水之患,阴阳恒理,岂可谓天遣而系圣心哉?(3分)译文: 参考答案:(1)知道了自己的过失要立即改正,接受规劝要像水往下流一样自然而迅速。做好事不要犹豫,发布命令一定要讲求信用。(2)况且雨水造成的灾害,是自然不变的规律,怎么能说是上天的谴责而牵动陛下忧心呢?参考译文:我听说开创拨乱反正的事业,它的成功是很困难的;守住已成就的基业,它的治理不容易。所以生活安定要想到危
13、险,是为了稳定这个基业;(做事)有始有终,是为了巩固国基。现在虽然百姓平安无事,边疆平定安宁,既是紧接着丧亡乱离之后,又承接着衰败困乏之时,住户人口减少很多,田地的开垦又尤其少。覆盖(施予)的恩惠很显著了,可是创伤尚未恢复;德教的风气遍布全国,而财产仍然时常匮乏。因此古人用种树作比喻,年岁久远,则枝叶茂盛;如果种树的时间短,树根没有稳固,即使用沃土去培护它,有春天的阳光去温暖它,(只要)一个人动摇它,必然导致树枯萎。现在的老百姓,很类似于这种情况。经常给予包含养育,那就会一天天繁衍生息;一旦有征调徭役,就会随之衰败消耗;衰耗过分,人民就无法生存;人民无法生存,怨恨之气就会充塞;怨恨之气充塞,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