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浙江专用):第二部分专题三巩固提升沙场练兵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浙江专用:第二部分专题三巩固提升沙场练兵 WORD版含解析 2017 优化 方案 高考 复习 语文 浙江 专用 第二 部分 专题 巩固 提升 沙场 练兵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 2016杭州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郑子产有疾,谓子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太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左传【注】取:同“聚”。 萑苻:芦苇丛生的水泽,代
2、指强盗出没的地方。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子产的为政观。孔子:_子产:_答案:孔子:取信于民。子产:以“猛”畏民。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答:_答案:两人都提到了治国和治民的关系。孔子认为,食、兵、信这三个治理国家的必备条件中,“信”更重要。取信于民,才是国家立足的基本前提。子产认为,只有有德行的人能“以宽服民”,还是采取“以猛畏民”比较恰当,因为猛政如烈火,让人望而生畏,自然就“鲜死焉”。子产的观点可能容易取得短期效应,孔子的观点更立足于根本和长远,要深刻和高远得多。(在此基础上,如果学生答“德治法治应兼而有之,才能取得良好的治效”也可)子贡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
3、,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郑国的子产得病,(他)对子太叔说:“我死(以后),您必定执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的政策)没有比严厉更有效的了。比如烈火,民众看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有人死(在其中)。水柔弱,民众亲近它并和它嬉戏,就会有很多人死(在其中)。所以宽厚的政策很难实施。”子产病了几个月后就死了。太叔执政,不忍心采用严厉的政策而
4、用宽厚的政策。于是郑国出现很多盗寇,他们在萑湖畔招集人手。太叔后悔了,说:“我早听从夫子的话,不会到这种地步。”于是发兵去攻打萑苻的盗寇,将他们全部消灭,盗寇才稍微被遏止。二、(2016宁波市高考模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3请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答:_答案:主张统治者为
5、政以德,养民以礼,反对用刑罚来整顿百姓。4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二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答:_答案:(示例1)认同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如材料一所讲,孔子反对惩罚性的行为,“怀刑”同前面的“怀德”也对应不上。心里真正想的是“刑”的是小人,而不是君子。而“怀信”就符合君子的行为,告诉我们君子不像一般百姓一样只关注物质功利的现实世界,而且关注精神和道德的层面。(示例2)反对萧民元先生的观点,这里的“怀刑”意思是“君子关怀刑罚适当否”,能够同后面的“小人关怀利益足够否”对应;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同一意思。要尊重经典文本,不能随意篡改。 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
6、刑法来整顿百姓,百姓就可以免除罪过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数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且内心归附。”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56题。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5在本章中,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答:_答案:子欲善而民善。6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
7、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不矛盾。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当用自身的道德来教育熏陶百姓,这样百姓自然会有礼有德;但是道德熏陶也不能无原则、不加区分的运用,冉有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德政,道德熏陶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德政的维护。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批评他了!”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
8、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下面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四、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完成78题。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7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答:_答案:有礼/有德/为政以德。8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稷,有人说是孔子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素生活的向往,在这一点上和老庄思想是相同的,对此你怎么认为? 答:_答案:在论语中孔子虽然多次称颂尧、舜
9、、禹、稷,但他赞美的主要是他们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德政,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的朴素生活。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庄的思想是不同的,孔子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道德的退化,他希望通过恢复周礼,通过道德教化来积极地建设理想社会。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法来整顿百姓,百姓就可以免除罪过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数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内心归附。”南宫适问孔子:“后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最后都不得好死。大禹和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尊崇道德!”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0题。夫子怃然曰:“鸟兽
10、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子墨子自鲁之齐,即过故人。(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墨子【注】不若已:不如停止。如:应当。劝:鼓励。9根据上面两段文字,概括孔子和墨子所具有的共同精神。答:_答案:坚定地为理想而奋斗、献身(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10根据上面两段文字,评述孔子和墨子在实践道义过程中情感的差异。答:_答案:孔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充满着深深的怅惘。虽然“为义”的人很少,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416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将进酒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