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三 民为贵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诸子选读
- 资源描述:
-
1、民为贵教学目标:1.学习1、2、3则,掌握这三则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疏通文意。2.引导学生把握孟子的 “民本思想”,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3.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文言现象;2.理解孟子民本思想的可贵以及在当时背景下的先进性。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第三则得民与失民的辩证关系2.理解孟子“民本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的区别。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辐射法: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提问:回顾学习过孟子的哪些文章?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次进入孟子的思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可看出,孟子“顺乎民心合乎正义,以民为本,勤奋不息,努力上进,舍生取义”等思想。孔子之后,“儒分为八”,被后世推崇视为儒家正宗思想的是孟子,孟子成了“亚圣”,孔孟并称成为儒家思想的代名词。参看本书概论部分,可以知道孟子思想有三个鲜明的要点:1、张扬性善说。2、宣扬民本思想3、提倡仁政。.民为贵正是他宣扬民本思想的体现。二、学生互动。探讨预习后遗留的问题,巩固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各组将问题和探讨结果与全班学生交流,达成共识。齐读前三则。教师补充学生未注意到的文言知识和学生还未能解决的问题。第1则: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祭祀【以时】粢盛既洁第2则:有诸?贼
3、仁者为之贼武王伐纣臣弑其君闻诛一夫纣矣第3则: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判断句)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鸇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此之谓也(宾语前置句)三、合作探究,研析课文(讨论、提问、明确)1、找出1、2、3则中的主旨句,概括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民贵君轻)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主张“仁义”,反对独夫)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心,斯得民矣;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得民心)2、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
4、百姓最为重要。 3、“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 4、第3则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文中正反论证,比喻论证,说明夏桀殷纣贼害仁义,所以是独夫,所以可杀,跟“民为贵”的思想正是息息相通的,因为践履仁义是赢得民心的根本,所以桀纣残害仁义便使他们丧失了民心,终至丧失了天下。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5、全体总动员,说说历史上体现民本思想的至理名言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礼记 大学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荀子 议兵爱民如身。汉 荀悦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唐 魏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925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8 zh ch sh r》教学课件小学优秀公开课.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