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资源描述:
-
1、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 庭 芳苏轼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洛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攕攕注。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注攕:同“掺”。手纤细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三十三年”既点明了与故人分别时间之久,也饱含了对各自生涯的无限感慨。B词中“烟浪”“云帆
2、”两个意象,表达了词人相信理想终有一天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C“巉巉”写的是词人与故人在淮河岸边看到的景色;“攕攕”实写手的纤细,虚写情的脆弱。D“莫上孤峰尽处”既是词人对自己的告诫,也是对旧友的殷殷寄语,表达委婉含蓄。E词的上片因事起情,下片缘景抒情,全词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写作技法高超。解析:选BCB项,“烟浪”“云帆”是词人对自己与故人分别数十年宦海沉浮的总结,并不能表达“词人相信理想终有一天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C项,“虚写情的脆弱”解读错误,此处指苏轼挽着刘仲达的手,写他乡遇故知的开心情状。(2)请赏析词的最后三句“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的精妙之处。答: 解析:在解答的时
3、候要注重分析最后三句在情感表达、手法运用、结构安排上的妙处。借故人相问,引发词人的思乡之情,构思巧妙。因为古人常在屋旁植松杉,因而“松杉”这一意象,可以用来代指故乡,这样就化抽象的思乡之情为具体的形象,形象地表达了人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另外以对故土的思念结尾,呼应了开头他乡遇故知的场景。参考答案:情感表达上:借故人相问,引发思乡之情,构思巧妙。手法运用上:借“松杉”这一意象,化抽象的思乡之情为具体的形象,形象地表达了人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结构安排上:以对故土的思念作结,是对开篇他乡遇故知场景的呼应。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西 江 月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
4、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注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障泥:用锦或布制作的马鞯,垂于马腹两侧以挡泥土。(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表现了词人被贬黄州后抑郁不得志而借酒浇愁的惆怅之情。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C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937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第1单元 1 后赤壁赋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