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28 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 难点28 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含解析 2018 届高三 语文 难点 突破 100 28 正确理解 多义 解析
- 资源描述:
-
1、难点28 正确理解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多种含义,乃至拥有不同词性。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尤为普遍,也是高考中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一般来说,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之分。词的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如“兵”最初的意义是“兵器”,“走”最初的意义是“跑”等。词的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如“兵”的引申义有“军事,战争”“军队”“士兵”等,“走”的引申义有“奔向,趋向”等。词的比喻义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产生的新义,如“爪牙”的本义是“兽类的脚爪和牙齿”,比喻义是“
2、武臣,重臣”。词的假借义是指借用已有的或音近的文字而表示的意义,如“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中的“莫”通“暮”,意思是“晚上”。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
3、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4、。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登:考中。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柳秀才明季,蝗生青兖间,渐集于沂,
5、沂令忧之。退卧署幕,梦一秀才来谒,峨冠绿衣,状貌修伟,自言御蝗有策。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驴子,蝗神也。哀之,可免。”令异之。治具出邑南。伺良久,果有妇高髻褐帔,独控老苍卫,缓蹇北度。即爇香,捧卮酒,迎拜道左,捉驴不令去。妇问:“大夫将何为?”令便哀求:“区区小治,幸悯脱蝗口。”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泄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乃尽三卮,瞥不复见。后蝗来,飞蔽天日,竟不落禾田,尽集杨柳,过处柳叶都尽。方悟秀才柳神也。或云:“是宰官忧民所感。”诚然哉!(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注】缓蹇:迟缓艰难的样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季,蝗生青兖
6、间 季:末年B梦一秀才来谒 谒:拜见C迎拜道左 道左:道旁D瞥不复见 瞥:看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瞥”即“倏忽,一下子”的意思。从考查方式看,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判断出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登,是一个多义词,常见义项主要有:升,上;进用,提升;登记;立即;考中等。结合语境可知,“登景泰二年进士”,只有“考中”一义说得通,即考中了景泰二年的进士。所以,解释为“升职”
7、是不对的。正确判断多义词的含义:1掌握一个词最常见的几个义项。2因文定义。一个词不管有多少个义项,每当它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时,就只有一个恰当义项。3联系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推断,学会迁移联想。一、(2018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马森,字孔养,怀安人。父俊,晚得子,家人抱之坠,殒焉。俊绐其妻曰“我误也”,不之罪。逾年而举森。嘉靖十四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太平知府。民有兄弟讼者,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皆感泣谢去。再迁江西按察使。有进士嬖外妇而杀妻,抚按欲缓其狱,森卒抵之法。历左布政使,就擢巡抚右副都御史。入为刑
8、部右侍郎,改户部。初,森在江西荐布政使宋淳。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屡驳疑狱,与刑部尚书郑晓、都御史周延称为“三平”。病归,起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户部,督仓场,寻转左。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迁南京户部尚书。隆庆初,改北部。是时,登极诏书蠲天下田租半。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帝手诏责令措置,森奏:“祖宗旧制,河、淮以南以四百万供京师,河、淮以北以八百万供边。一岁之入,足供一岁之用。后边陲多事,支费渐繁,一变而有客兵之年例,再变而有主兵之年例。其初止三五十万耳,后渐增至二百三十余万。屯田十亏七八,盐法十
9、折四五,民运十逋二三,悉以年例补之。在边则士马不多于昔,在太仓则输入不益于前,而所费数倍。重以诏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岁有加。臣前所区画,算及锱铢,不过纾目前急,而于国之大体,民之元气,未暇深虑。愿广集众思,令廷臣各陈所见。”又奏河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灵州盐课事宜。诏皆如所请。帝尝命中官崔敏发户部银六万市黄金。森持不可,且言,故事御札皆由内阁下,无司礼径传者,事乃止。即,又命购珠宝,森亦力争,不听。三年,以母老乞终养。赐驰驿归,后屡荐不起。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严嵩闻而悦之,森亦不附。为徐阶所重,遂引用之。里居,赞巡抚庞尚鹏行一条鞭法。乡人为立报功祠。万历八年
10、卒。赠太子少保,谥恭敏。(节选自明史,有改动)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屡驳疑狱 狱:案件B不能副经费 副:相符,相称C视往岁有加 视:比D欲介之见言,谢不往 谢:告别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马森为人耿直的一组是( )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又命购珠宝,森亦力争,不听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里居,赞巡抚庞尚鹏行一条鞭法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森在江西做按察使时,有位进士因宠幸别的女人而杀死妻子,马森不顾地方最高长官的反对,最终将那位进士绳之以法。B马
11、森认为国家财政日益紧张,既和战事频繁、军费渐多有关,也和皇帝登基减免田租导致国库收入比往年大幅减少有关。C马森认为自己的筹划只能解燃眉之急,皇上也未能考虑到国家大局和民众的元气,建议广开言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D隆庆三年,马森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辞官。皇上赏赐他乘驿车归乡,后来有人屡次举荐,他也没有被重新起用。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俊绐其妻曰“我误也”,不之罪。(2)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二、(2018届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1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夫人为子之道,莫大于宝身全行,以显父母。此三者人知其善,而或危身破家,陷于灭亡之祸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