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湿封市开封县朱仙镇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 湿封市 开封县 朱仙镇 第一 初级中学 年级 语文 上册 21 桃花源记 课时 学案无 答案 新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21课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知识回顾(1)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的美景,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用原文回答) 自然景象: 生活情景: (2)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3)桃花源美在何处?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 桃花源人幸福在何处? 结合文中描述归纳。合作探究(1)桃源人为何“不复出”?(2)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 (3) 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4)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5) 结合作者的经历及当时的创作背景,谈一谈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不存在的“
2、世外桃源”。 当堂检测(一)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缘: 俨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渔人甚异之: 林尽水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1 2 3 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5、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6、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153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