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高中语文选修课件外国小说欣赏 外国小说话题突破系列之一.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纪金榜 2015最新版高中语文选修课件外国小说欣赏 外国小说话题突破系列之一 世纪 金榜 2015 最新版 高中语文 选修 课件 外国 小说 欣赏 话题 突破 系列 之一
- 资源描述:
-
1、外国小说话题突破系列之一叙述桥边的老人主要使用了有限视角和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叙述即记叙和述说,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它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叙述是记叙性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是高考的常考内容之一。一、叙述叙述包括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等几个方面。1.叙述角度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1)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
2、来龙去脉。(2)有限视角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2.叙述人称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1)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2)第三人称叙述更自由,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特别提醒: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
3、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的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3.叙述腔调叙述腔调是指叙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它或多或少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与小说的风格密切相关。“讲述”指叙述者对于叙述的人或者事情给予一定的解释和判断,甚至流露出叙述者的感情,即叙述者时刻“在场”。“显示”则是叙述者隐于幕后,只是客观叙述,直接呈现故事,让读者直接面对故事中的人和事。4.速度控制速度控制是关于小说对叙述时间和故事发生的实际时间之间关系的艺术处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对于关
4、键处的详述非紧要处的略写,以及通常所说的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等等。二、考查特点叙述在实际的考查,尤其高考当中往往集中在文学类文本上,具体表现为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的理解、欣赏和探究,并且往往以下列形式呈现:(1)小说是从哪种角度来讲述故事的?有何好处?(2)小说在叙述上有何特点?如此叙述的意图是什么?(3)小说中以“我(你、他)”来叙述故事有何作用?(4)小说在语言格调上有何特色?试加以分析。(5)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后半部分侧重写,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6)小说为何把事件放在文章中的位置来写?这种安排有何意图或作用?(7)请就小说的艺术特色某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分析。(2011浙江卷,有改动)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第9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
6、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列车在下一站停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
7、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
8、厢!”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
9、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本文有删改)问题思维建模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3分)第一步:找出带有人称的句子,确定人称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主体部分。故事主体有错综复杂的情节,涉及列车长、乘务员、几个车站和众多乘客。第三人称的角度便于自由调度,更适合简捷晓畅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点明效果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使夸张的情节显得真实可信。故事戏剧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633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