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WORD版含答案 2018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先秦 诸子 选读 第二 单元 仁义 固有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释文题“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中“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一句,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强加给我们的,我们心中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不用心去思考、领悟罢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只要用心追求,扩充这四端,就能得到仁、义、礼、智,否则就会失去仁、义、礼、智,即“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四端”学说。孟子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进行扩充放大使之成为仁、义、礼、智,
2、而将这“四心”扩充放大成为仁、义、礼、智的最好办法就是“反身而诚”,“强恕而行”,不言放弃。1词语理解(1)通假字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_”,_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同“_”,_ 若火之始然 同“_”,_ (2)一词多义忍谓存辞备(3)古今异义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古义:_今义:(东西的)头。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古义:_今义:偷东西的人。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古义:_今义:到、往。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古义:_今义:走;可以;能干。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古义:_今义:跟“正”相对。(4)虚词归纳于是而然2词类活用亦在乎熟之而已矣:_3特殊句式(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2)恻隐之心,仁之端
3、也。(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4)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5)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6)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答:_4语句翻译(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译文:_(2)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译文:_(3)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译文:_(4)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译文:_(5)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译文:_文本名句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3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4、是非之心,人皆有之。4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6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文外名句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3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1.(孟子公孙丑上)2.(孟子告子上)3.(孟子离娄下)4.(孟子尽心上)5.(孟子告子上)6.(孟子离娄上)1请归纳课文六则选文的内容梗概,体会编者选编的意图。答:_2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答:_3使用排比是孟子常用的手法。请举例并说明其表达效果。答:_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
5、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答:_人之常情人之常情似乎不值得仔细探究,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悟。然而平日里,人之常情往往被当作不论是非对错的一种托辞。例如官员徇私舞弊公款玩乐,商人见利忘义贪得无厌,乃至男女一夜情包二奶,都被一些人辩白为人之常情。这次汶川地震,却震出了许多与往日不同的人之常情。比如国人对生死劫难的感同身受,政府基于人之常情设立的全国哀悼日,各地民众对灾区的无私援助等等,我想,这些也均出自人之常情。大灾大难与太平时日所显出的人之常情,果然有很多不同。这么看来,如何对常态社会中的人之常情做因势利导,倒成为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1)儒家
6、文化就是以协调、管理“人之常情”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想。(2)重情,尚情,在儒家思想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什么是人之常情呢?礼记中早有定义:“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原来,这些不学而有的感受,就是人之常情。人之常情中,它认为“饮食男女”是人最强烈的欲望,“死亡贫苦”是人最畏惧的境况。这些欲望和畏惧,构成了人心的主要内容。礼记认为,圣人的职责就是治理人之常情,好的君王更是以管理人之常情为最终职责。所以它说“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中国乃农耕古国,礼记索性拿种田做比方来说抽象的人情,这样更易理解。人之常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222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