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扬州慢(共14张PPT)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扬州慢乃姜夔自作调,“白石因游扬州而作,创为新调,即以词意名题,其所言即扬州之事。”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较长。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善书法,精音乐,在词坛上属婉约派。他屡试不中,一生过着清客生活,生活闲适,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脱离,以致视野不阔,情调低沉,这在他的诗词中有明显的反映。他主张严谨的格律和章法,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著有白石道人诗集。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
2、上占有重要地位。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感慨今昔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很深的家国之恨。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3、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下阕化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运用杜牧的典故,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带出,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由上片的纪行写景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318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河南省2018年秋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ppt(共34张PPT).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