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学案:祭文 祭十二郎文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宋八大家散文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祭十二郎文本课话题珍爱亲情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有一些人,有一些事,当他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无法体会他们的重要性。当我们能体会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走远。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特别是亲情。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链接生活中的素材王峥嵘,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佛山村4组村民。
2、1995年,王峥嵘与丈夫结婚后,走进佛山村一个人口多、病人多、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婚后,丈夫为了生活外出打工,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全都压在她一人肩头。她没有一句怨言,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不亏待老人。20年来,她照顾年迈体弱的公公婆婆,80多岁聋哑的大爷公,以及患有癫痫病的大伯哥,用淳朴善良酿造大家庭的和谐美满、其乐融融。王峥嵘靠着自己的努力,照顾着一家老小,得到邻里乡亲的一致好评。王峥嵘家及她本人分别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第六届辽宁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唐代诗人)王建2. 骨肉之间,多一分浑厚,便多留一分亲情,是非上不必太明。黄宗羲3世界
3、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4.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大仲马5.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家语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丧之七日()所怙()兄殁南方() 省坟墓()归取其孥() 丞相薨()佐戎徐州() 汝遽去吾()万乘之公相() 窆不临其穴()【答案】snhmxnnhnrnjshnbi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2)敛不凭其棺()【答案】(1)“羞”同“馐”,美食(2)“敛”同“殓”,给死者穿衣入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诚(2)省(3)致(4)就【答案】(1)名词,诚意/连词,如果/副词,实在(2)动词,
4、知道/动词,探望(3)动词,表达/动词,使来/动词,达到/名词,兴致,情趣(4)动词,趋、赴/动词,就职上任/动词,接近/动词,完成/动词,接受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_(2)毛血日益衰()_(3)东亦客也()_(4)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_(5)而视茫茫()_(6)惟其所愿()_(7)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_(8)将成家而致汝()_(9)长吾女与汝女()_(10)强者夭而病者全乎()_【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西(2)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3)名词作动词客居(4)名词作动词继承事业(5)动词作名词视力(6)动词作名词愿望(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夭折(8)动词的使
5、动用法使成家;使来(9)动词的使动用法养育,使成长(10)形容词作动词保全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将成家而致汝古义:_今义:男子结婚。(2)吾与汝俱少年古义:_今义:年少的孩子。(3)志气日益微古义:_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古义:_今义:几何学。(5)少而强者不可保古义:_今义:坚强的人。(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古义:_今义:创立,有根据。(7)而齿牙动摇古义:_今义:不稳固,不坚定。(8)未可以为信也古义:_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答案】(1)安家。(2)青年男子。(3)精神。(4)多久。(5)强壮的人。(6)成长立业。(7)这里是“松动”。(8
6、)可以凭借。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惟兄嫂是依。()译文:_(2)吾实为之,其又何尤!()译文:_(3)吾佐董丞相于汴州。()译文:_(4)未可以为信也。()译文:_(5)吾念汝从于东。()译文:_(6)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译文:_(7)吾又罢去。()译文:_【答案】(1)宾语前置句只有依靠大哥和大嫂(的抚养)。(2)宾语前置句这实在都是我造成的,又能怨谁呢?(3)状语后置句我在汴州辅助董丞相。(4)省略句(我)不能认为这是真实的啊。(5)省略句我推想你跟(我)到东部地区来。(6)省略句,固定句式你是知道(这种情况)呢,还是不知道呢?(7)被动句我又被解除官职离开(徐州)。常
7、识速览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了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祭文祭文是古人为祭奠去世的亲朋好友而写的文章,用来表达对亲友逝世的哀痛惋惜之情,并祈请逝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与托
8、人撰写的墓志铭不同的是,祭文多由祭奠者自己写作,因此含有更多的真情实意。自唐宋八大家开始,祭文成为一种极富抒情色彩的文体,在对逝者悼念追忆的同时,作者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抒发对生死的感慨,坦陈对命运的思考。祭文的功能决定了它的艺术风格,大多数祭文纡徐委婉、情韵悠长,根据所祭奠对象的不同,在语言格调上也会稍有差异。整体感知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人立业,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文脉梳理_【
9、答案】死别之情祭奠之情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交代写祭文的时间、情况及致祭的对象后,作者为什么要详叙幼时及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_【答案】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往事历历在目,忆之深乃因情之切,于叙事中,就可见作者真情。2在第2、3段中, 你以为最动人的细节是什么? _【答案】示例:第2段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一语,“抚汝指吾”的细小动作,体现出为母为嫂的深切关爱与顾惜;“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仅寥寥八字,却字字透出嫂嫂的焦虑、期待和悲伤。十二郎遽然辞世之时,韩愈又重提旧事,流露出无尽的沉痛与凄凉。二、阅读第4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第二部分的核
10、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_【答案】这些事都与文章主旨(吊十二郎之死)密切相关,穿插其中,又形成行文的曲折。第4段写自己的未老先衰之象,意在为下文蓄势,也就是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出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尤其可哀。第5段,“少者殁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不合情理,故更让人难以接受。第6、7段又言己之衰、子孙之弱,不仅写出十二郎辞世后家境的凄凉,也更突现了作者因十二郎之死而生的极度悲伤、痛不欲生之情。4文章第5段中多次用到“邪”“也”“乎”“矣”等词,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作用?_【答案】作者悲伤之情无法抑止,又希望“传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358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