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学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孟子 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18 两章学案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学案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 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3、 背诵两文。助读材料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 ”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还主张'性善'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 导入二、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三、 再读课文 疏通
2、文意(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四、理清文脉,把握文意、本文的论点?、“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3、谈谈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五、中考链接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分) 池非不深也( ) 委而去之( ) 故君子有不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分)( )、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惨无人道、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去留两便、寡助之至 比至陈 无微不至、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
3、垄上 始龀,跳往助之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分)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译: 。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译: 。4、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第二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二、 再读课文 疏通文意(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舜 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三、理清文脉,把握文意、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第一段
4、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四 中考链接2009 年北京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1)饿其体肤 翻译:_(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3阅读第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 分)答_4、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3 分)5、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_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