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4归去来兮辞并序第0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学年 高中语文 专题 04 归去来兮 03 课时 试题 解析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4 归去来兮辞 并序(课时3)1阅读课文第4段,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1)遑遑( ) (2)耘耔( ) (3)东皋( )2阅读课文第4段,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1)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_。_。_。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今义是离去或留下。)(2)帝乡不可期(_)(3)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_。_。_。_。)(4)登东皋以舒啸(_)(5)聊乘化以归尽(_。_)3阅读课文第4段,翻译下列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1)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宇内”前省略介词“于”)(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之”的宾语“何”前置)(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
2、疑”的宾语“奚”前置)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生生所资 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策扶老以流憩 或棹孤舟 感吾生之行休1(l)hung (2)z (3)go2(1)寄托身体何,为什么随心。委,随从、顺从指生死 (2)期望,期求 (3)独自外出有时立,扶着连词,表修饰 (4)连词,表目的 (5)顺随自然。化,造化,指自然到死。尽,指死3(1)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2)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3)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4生,动词活用成名词生活。句意是,生活上需要的东西,找不到取得的办法。怡,使动用法,使颜怡。句意
3、是,观赏院里的树木感到喜悦。傲,形容词作名词自足自待的心情。句意是,靠着南窗休息以寄托自得的心情。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句意是,深知住在容膝的小屋里也很安适。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句意是,拄着拐杖走走,随地休息。棹,名词作动词划。句意是,有时划着小船。行,动词作状语将要。句意是,感叹我的一生就要终止了。1进一步细品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脉络,找出名句,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在文中作者以此宽慰自己。作者觉悟到过去出仕之事做错了,已经不能改正,但知道未来之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此句在文中有明确所指,然独立看,也可用于不要沉溺于往事的感伤,凡事应
4、当往前看,抛却过去,把握未来之语境。(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用“无心”“知”两词,将云、鸟人格化,使作者之情投射于物,物与人融合一体。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率直、朴真的情感。从中可以感知自然是人情感之对象,自然着上人之色彩,便有了精神气。(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此句为作者出游时所见的初春生机勃勃之景象,是实景,也是心景。早春光景,见归来之可乐,万物蓬勃,使作者亦心生生命短暂之感慨。披迹寻求,了悟生命之意象。(4)“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登上东边的高冈而放声长啸,面对清澈的流水而把诗歌吟唱。作者以此句表达自己隐居田园,快然自足,读之“素怀洒落,逸气流行”。用之面
5、对自然,豪情满怀,心生壮阔之志,亦未不可。2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本课思路清晰,结构严整,文笔清新流畅,能够创造安乐闲适的意境来表现隐逸生活的可爱。文章写回家之后的情况,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起,一直到“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止,除了很少几句直接说明心情以外,写的都是具体的活动和景物。这些活动和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生活在画面中的人物是远离世俗的,是安乐闲适的。这样,作者创造的意境就更加透彻地阐明了自己的生活理想,更加深入地感染了读者。另外,语言优美,音节和谐。这篇文章是“辞”,行文按照一般辞赋的习惯,有韵(如“归”“悲”“追”“非”等押一个韵,“奔”“门”“存”等押一个
6、韵等),多用对偶(如“悟已往之不谏”和“知来者之可追”对偶,“舟遥遥以轻飚”和“风飘飘而吹衣”对偶等)。这样,使人感到抑扬顿挫,迥环往复。还有,词句精炼,表现力强,很少的文字就将厌倦了官场生活的恶浊,归家心情的焦急,隐居时的孤高自赏,田野景物的蓬勃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3本文主要写作者归去之乐。有人认为这乐的背后掩藏着心灵深层的悲哀,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见解?联系陶渊明自身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可以这样理解的。陶渊明年轻时,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希望学而优则仕,有“大济于苍生”之志。但东晋士族门阀观念相当严重,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客观上限制了他的求官之途,欲通过做官来伸展自己的志向不易实现。另一方
7、面,东晋末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正直之士做官也难得到重用,于是他也像当时许多士大夫一样,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欲伸志而不能,内心的悲哀自然是难以避免的。同时,就文章看,陶渊明的归去之乐始终伴随着生存之限,于是在自我陶醉的同时,也不断进行自我安慰,这从文中的问句可以看出。但是,他在作品中把得自自然的快乐表达得如此真率,不能不说他的确有“质性自然”“性本爱丘山”的一面。4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能说不消极,但理解这种消极的思想要联系作者的经历来看,不能只作简单的判断。古代出仕是文
8、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作者几次为官,深知官场人心的险恶,也厌倦了庸俗的官场生活。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相比而言,田园生活的朴实、自在、真诚、舒展,也深深地吸引了作者。而且“乐天知命”的思想,即弃绝世情,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地生活下去,直至生命的终结,这种态度反映了作者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消极避世、鄙视官场的人生观、世界观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因此,这种消极的思想有一定的复杂性,消极的背后有对自在生活的追求,也有对官场黑暗的鄙弃。所以
9、,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虽可打上消极二字,但没有颓唐、痛苦之味。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诤谏(jin) 轻飏(yng) 眷然(jun) 眄庭柯(gi)B流憩(q) 矫首(jio) 出岫(xi) 景翳翳(y)C盘桓(hun) 窈窕(yo) 崎岖(q) 棹孤舟(dio)D舒啸(xio) 东皋(ho) 壶觞(shng) 瞻
10、衡宇(zhn)2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请息交以绝游 B农人告余以春及C既窈窕以寻壑 D木欣欣以向荣3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园日涉以成趣 策扶老以流憩 或棹孤舟乃使其从者衣褐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渔人甚异之A/B/ C/D/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悦亲戚之情话 B问征夫以前路C曷不委心任去留 D耕植不足以自给5下面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 B复驾言兮焉求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乐夫天命复奚疑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给后世带来一定的消
11、极影响。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做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C陶渊明辞官的主要原因是“眷然有归欤之情”,再加上“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D“田园将芜,胡不归”是用了诗经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成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用了论语微子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典故。7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在所给课文中任选两篇,仿照横线前的语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曹操 短歌行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辛弃
12、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自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_,_,_;_,_,_。8某出版社准备出版一册陶诗画意,请你为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中的“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构思画面内容。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60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陶渊明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
13、,声流京邑。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塵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
14、原孙盛为谘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着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诏使人扶入。君在朝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君清蹈衡门,则令问孔昭;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选自陶渊明集,有删节)【注】冲默:淡泊恬静。远量:大量。不任拜起: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清蹈衡门:指隐居在家之时。令问孔昭:美好的名声很显著(即美名远扬)。振缨
15、公朝:指出仕为官。德音:道德声誉。1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是名冠州里 冠:位居第一B时亮崇修学校 崇:重视C有风吹君帽堕落 堕落:脱落D文成示温,温以着坐处 示:告诉2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孟嘉“冲默”品性的一组是人无能间,乡闾称之 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 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 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ABCD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嘉虽然少年丧父,但是对母亲非常孝顺,对兄弟友爱,得到了乡里人的称赞;他恬淡且有气量,令同辈人敬重。B孟嘉与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相当,但二人对孟嘉十
16、分推重与佩服,都认为自己的才德不如孟嘉。C孟嘉曾任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孟嘉被桓温看重,是因为他为人和气而且正派。D孟嘉无论在朝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道德声誉都很高;但由于早逝,没能成就一番大业,让人感到十分可惜。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君在朝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2022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上池州李使君书 杜牧仆与
17、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535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