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陆良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陆良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云南省 陆良县 第一 学人 高中语文 必修 秋兴八首 其一 教案
- 资源描述:
-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1生平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在内容主旨止,杜甫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
2、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2作品 杜甫一生写了许多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收集在杜工部集里。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
3、行、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登岳阳楼等。二、关于秋兴组诗1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公元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2题解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
4、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秋兴第一首,是组诗领起之作,八诗之纲领。(读杜心解云:“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三、赏析课文1理解词语玉露:白露。 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 萧森:萧瑟阴森。兼天:连天。“兼”,连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三年级下语文课件-27 父亲、树林和鸟4_西师大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