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记选读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 2019 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同步 苏教版 选修 史记 选读 屈原 列传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屈原列传一、读准字音谗谄(chn)枯槁(o)蝉蜕(tu)滋垢(u) 弹冠(un) 莞尔(wn)渔父(f) 汨罗江(m)温蠖(hu)娴于辞令(xin)濯淖污泥(zhu no)博闻强识(zh) 泥而不滓(ni z)谗人间之(jin) 怀瑾握瑜(jn y)疾痛惨怛(d) 靡不毕见(m xin)物之汶汶(mn) 亡国破家相随属(zh)二、识记通假(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同“罹”,遭遇)(2)人穷则反本(“反”同“返”)(3)靡不毕见(“见”同“现”)(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旨趣)(5)屈平既绌(“绌”同“黜”,罢免官职)(6)齐与楚从亲(“从”同“纵”)(7)乃令张仪详去秦(“
2、详”同“佯”,假装)(8)厚币委质事楚(“质”同“贽”,见面礼)(9)使于齐,顾反(“反”同“返”)(10)入秦而不反(“反”同“返”)(11)不忘欲反(“反”同“返”)(12)亡走赵,赵不内(“内”同“纳”,收留)(13)被发行吟泽畔(“被”同“披”)三、一词多义(1)伐(2)疾(3)属(4)疏(5)迁(6)举四、词类活用(1)泥而不滓(名词用作动词,染黑)(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用作动词,效法)(3)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用作状语,在内;在外)(4)蝉蜕于浊秽(名词用作状语,像蝉一样)(5)其后楚日以削(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6)谗谄之蔽明也(动词用作名词,说好人的坏话,
3、谄媚国君)(7)悲其志(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伤)(8)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用作名词,邪恶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9)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10)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用作动词,诋毁,说坏话)(11)正道直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使直)(12)惠王患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五、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前311)。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骗人的假话。今义:无理狡辩,动词。(3)颜色憔悴古义:脸色,面容。今义:色彩;颜料或染料。(4)形容枯槁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
4、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述。(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镇静、沉着。(6)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古义:执政,掌权。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六、文言句式(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译文:“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2)秦虎狼之国。(判断句)译文: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译文: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遭诽谤。(4)为天下笑。(被动句)译文:被天下人耻笑。(5)方正之不容也。(被动句)译文: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6)不凝滞于物。(被动句)译文:不被事物拘束。(7)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句)译
5、文: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选拔贤人来辅佐自己。(8)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译文: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9)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句)译文:对于治理国家的道理很明白,对于应对的言辞也很娴熟。(此句通常意译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1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句)译文: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资料链接操守坚定的爱国者屈原屈原(前340 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
6、迭遭放逐,但仍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念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诗作的基调。他创立了“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意象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楚国由强盛转向衰亡的时期。当时楚国内外都出现了尖锐的矛盾斗争:内政上有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外交上有亲秦与亲齐两派的斗争。以楚怀王稚子子兰等为代表的楚国贵族集团保守堕落,亲秦误国,而屈原则主张对内立法强国,对外联齐抗秦。屈原的见疏、放逐,以致投汨罗江而死,就是这种斗争的
7、结果。1文体知识“楚辞”与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题材称为“骚体”。楚辞: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东方朔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2文化常识(1)上古时代的姓和氏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氏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
8、是氏,用来“明贵贱”。本文中“楚之同姓”的注释中的“屈、景、昭”都是氏,有关资料表明,楚王的祖先姓“芈”(m),氏是“熊”,屈原的祖先熊瑕封在“屈”,就以封邑“屈”为氏了,屈原担任的“三闾大夫”就是管理“屈、景、昭”这三个氏的官职。除了以封邑为氏外,氏的来源还有官职(如司马、尹、史)、职业(如巫、卜、陶)、居住地(如西门、东郭、百里)、景物(如柳、云、杨)、动物(如马、牛、熊)、国号(如鲁、赵、秦)、祖先的谥号(如文、武、景)、祖先的爵位(如王、侯、公孙)、祖先的字(如孟孙、叔孙、季孙)、祖先的号(如轩辕氏、高阳氏)等。(2)古代表示贬官、免官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9、(岳阳楼记)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绌、黜:废掉官职。如:本文中“屈原既绌”,“绌”同
10、“黜”,罢免官职。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夺:削去,罢免。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文本鉴赏本文通过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不幸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有着直接的关系,赞扬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义的品德,处处流露出作者的郁郁不平之气和“悲其志”的叹惋。 文本深读1诵读全文,选用文本中的词语来分别概括屈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_答案屈原一生当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可以用以下几个词语概括:任疏绌放流迁自沉。2本文是为屈原作传,但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_答案(1)课文自“屈平既绌”以后,历述了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的一系列失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507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秋-2019春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也许——葬歌 (共13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