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五)(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古诗词 阅读 理解 专项 练习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小升初必考)小学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五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 。l.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边塞景色,可以感受到( )A.轻松、愉悦的环境 B.壮丽、雄伟的场面C.紧张的战争气氛,苍凉悲壮的情感3.解释诗的后两句的意思。.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反映了戍边战士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B.表达了诗人对从军战士的赞美之情。全诗的基调是由低沉而转向高昂的。D.诗的后两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无家可归的同情 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2、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突出写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喜”的心境相匹配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襄阳”走的是陆路。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 3 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涕泪: 却看: 漫: 。4 本诗表达了作者_的心情。 5 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
3、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 6 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 . 。7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诗人“涕泪”是因为_. 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 的心境。 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 。 ,要留清白在人间。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代)诗人_。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3.解释下列词语。(1)千锤万凿: 。(2)吟: 。(3)若等闲: 。4.这是一首( )诗。A.借景抒情B.托物言志C.借物喻理5.这首诗中“烈火焚烧”与
4、“ ”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石灰石的顽强。6.诗句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7.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同。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8.诗句“ , ”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了诗人 的追求。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咬:_来源:Z|xx|k.Com坚劲:_任:_(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
5、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_来源:学&科&网 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 ,南望王师又一年。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诗中描写的“河”指( ),“岳”指( )。 A.长江B.黄河 C.黄山D.华山3.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 ”字则突出了山的高峻。这一句诗表现了 。4.从第三句的“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南望、又一年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5.诗中表达作者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