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2课时】|长春版 (共25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课时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2课时】长春版 共25张PPT 四年级 下册 语文课件 黄鹤楼 浩然 课时 长春 25 PPT
- 资源描述:
-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7第 二 课 时1.热爱祖国诗歌,课外积极主动地积累诗歌。(难点)2.积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u核心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u串珠问题:1.一读:诗中哪两句是叙事?写了什么事?2.二思:诗中哪两句是写景?从中看出两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的前两句叙事。交代了送别的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人物“李白和孟浩然”,事件“下扬州”。由“故人”一词可知两人的感情很深。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
2、,故而说“西辞”。也为下文“孤帆尽”“唯见流”之后,诗人仍然久久伫立在江边,深情地目送友人做了铺垫。品析:铺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这两句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并不直接表达送别之情,而是借眼前的景色小舟消逝天际,只余下浩浩江水,来抒发内心无限的惜别之情。以景衬情,更显情之真切。同时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李白目送时间之长,两人情谊之深。衬托、寓情于景什么是寓情于景?把感情融入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的表达方法。寓情于景的作用有哪些?景生情,情寓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完美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答题模式:这句(段)话
3、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自己的深情寄托于景物的描写之中,使感情表达得更加真挚感人,增强了感染力。运用: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二、1题。品析寓情于景的手法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u核心问题:表达了作者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1.一读:诗中哪两句是叙事?写了什么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叙事。讲的是诗人的好友要去扬州,诗人前来送行的事。u串珠问题:2.二思:诗中哪两句是写景?从中看出两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写景。从中看出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黄鹤楼送孟浩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328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