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东校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集宁一中东校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内蒙古 集宁 一中 校区 2016 届高三 上学 第三次 月考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集宁一中东校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I卷 (阅读题 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官员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见的方面:人性好色、好斗、贪得。何谓色?含义一,“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颜悦色都属此类,也可引申为表面上;含义二,“色”指美色,尤
2、其是女性美色。也可理解为专指夫妇一伦,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略其色貌。“斗”指争斗,战斗。孔子所说的“斗”,主要是指人在壮年时血气方刚,好胜心正盛,容易好勇斗狠,人们的意气之争也包括其中。“得”指取得,获得,此处意指贪得。“贪”,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都是贪得的对象。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也表现为对未得的贪取。 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所谈“君子三戒”是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君子三戒”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孔子从血气出发所谈的“君子三戒”,指向了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的提升,关注人对色
3、、斗、得的节制及对礼法、习俗等社会规范的遵守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所以孔子提醒人们要有所戒惧,为此,人们需要具有拘束性道德,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不能悖理违法,丧失人格,失去道德,失去本心。由此,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进而挺立道德主体、扩充道德生命。 “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当代中国官员如何戒“色”?第一,修身养性,涵养拘束性道德。第二,修身齐家,弘扬夫妻忠贞美德。如何戒“斗”?第一,弘扬“掣矩之道”,处理好上下级、平级行政官员之间的关系。第二,“正名”,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
4、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第三,提倡君子之争。在竞岗、竞职时,尊重社会规范、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如何戒“得”?第一,不受不义之货财。第二,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有助于官员拒贪自主性的提高。最低的一重境界是“以利为利”,就是说为官的目的是唯利是图。第二重境界是“以义为利”,就是说为官者确实有为己谋福的目的,但他是通过行善举,为百姓服务来达到自己利益。第三重境界是“以义为义”,即纯粹为行善而行善的境界,纯粹为百姓服务而为官,惟其如此才能心安。 “好色、好斗、贪得”的最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官员唯有涵养自己的拘束性道德,提高面对色、斗、得的道德持守能力
5、,方能获得君子坦荡荡、君子不忧不惧的幸福。尤其是在今天,官员内心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应该成为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正因此,“君子三戒”及与此相关的道德修养应该成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三戒”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的启示节选,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主张戒色、戒斗、戒得,也从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和从血气的不同特点揭示了三戒思想的依据。B孔子所谈三戒思想既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意义重大,又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以及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C“君子三戒”
6、针对人性的通常弱点而论,其中人性好色中重要的一层意思是指人们对女性美色的喜好,即人们耽于女性美色。D“得”主要指贪得。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表现为对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未得对象的贪取。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所谈的“君子三戒”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而是透显出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B人们要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就要对好色、好斗、贪得有所戒惧,就需要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C“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的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如修身齐家、掣矩之道、正名、君子之争、以义为义等。D借鉴君子之争戒
7、官员之斗,是指在职场竞争中,尊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所谈的“君子三戒”,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提升,既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又关注对社会规范的遵守以及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B“正名”之法有利于戒官员之斗,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C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来戒“得”,意在否定唯利是图,而培养“以义为利”之风,进而达到“以义为义”的最高境界。D“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都是事与愿违,官员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是
8、今天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 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 魏遣曹真、夏侯尚、张郃等攻江陵,权遣孙盛为然外救,郃渡兵攻盛,盛不能拒,郃据州上围守,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真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
9、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尚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闻问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
10、”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 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 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凌统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B.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
11、/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C.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D.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称他的死为“卒”。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
12、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
13、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5分) (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5分) 三、古诗阅读及默写(共17分)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注】这首诗写于成都,时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蜀期间。玉垒:山名。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8.历代诗家对此诗评价极高,清代诗人沈德潜说这首
14、诗“气象宏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请结合颔联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价的。(5分) 9.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6分) 10.填出空缺处内容。(每空1分,共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人生短暂、渺小的诗句是“ ,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由江上观日出起兴,抒发无限感慨且富含哲理的诗句是“ ,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际的两句诗句是“ , 。”四、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11、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15、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11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圣母的杂耍艺人 法朗士 一个穷苦的艺人,名叫巴贝,他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在街头表演杂耍。 遇到赶集的时候,他就在公共广场上铺一条非常破旧的毯子,用他从一个年迈的江湖艺人那里学来的本事开始表演。 然而,就像大多数卖艺为生的人一样,巴贝的生活处境十分窘迫。他老老实实地活着,他是一个好人,敬畏天主,虔诚地信奉圣母。 当他走进一座教堂时,他总要跪在圣母像前,向她祈祷:“圣母,请您关照我的一生,当我死后,让我享受到天堂里的快乐。” 一个下雨天的晚上,他夹着用旧毯子包起
16、来的铜球和刀子,想找一个可以让他睡觉的谷仓。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修士,便很有礼貌地向修士致意。 “朋友,”修士问道,“为什么你穿着一身绿色的衣服?你是马戏团里的小丑吗?” “不是的,神父,”巴贝回答道,“我的名字叫巴贝,以卖艺为生。假如靠卖艺能填饱肚子的话,那它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了。” “巴贝朋友,”修士又说,“我不同意你说的话,没有什么职业比得上做修士,修士的生活是最美好的生活!” 巴贝回答道:“神父,我承认我说错话了。我做的事完全不能与您的相比。在鼻尖上顶着一根棍子,既要让棍子上的硬币不掉下来,还要同时跳舞,这很有价值,但它仍然无法与您做的事相比。神父,我很希望像您一样,天天唱日经课,尤
17、其是歌颂圣洁的圣母,我对她特别崇敬。我愿意心甘情愿地放弃我的绝技,来过修士神圣的生活。” 修士被巴贝的淳朴感动了,于是对巴贝说:“巴贝朋友,跟我一起走吧,我带你去一家修道院,我是那个修道院的院长。” 就这样,巴贝变成了修士。在那座修道院里,修士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对圣母的崇敬,每个人都使出全部的才能和本领奉献给她。 院长写了厚厚一本书来赞美圣母。 亚历山大修士为圣母画了一些最最精美的画像,可以看到圣母坐在宝座上,4只狮子守护在宝座脚下,7只鸽子在她头顶飞舞。 马尔波修士为圣母一刻不停地雕刻石像。他的胡子、眉毛和头发都被石灰粉染成了白色,两只眼睛也一直肿着,但他还是不停地为圣母雕着最美的塑像。
18、这个修道院里还有很多诗人,他们用最美的诗句赞美圣母。看到别人为圣母做了这么多了不起的事,巴贝为自己的无能感到难过。 “唉,”他叹着气说,“我不能像别人那样颂扬圣母,这真是不幸,尽管我心中也充满了对她的爱。唉!我是个没有才能的大老粗!圣母啊,我既不会说话,也不会唱歌,更不用说画画和写诗,我一无是处,唉!” 巴贝想来想去都想不出一个好办法,一天比一天悲伤。一天早晨,他突然兴奋地醒来,向教堂跑去,独自在那里待了一个多小时。吃完晚饭,他又去了教堂。 从此,他每天都要去教堂。这段日子里别的修士正忙着画画、雕刻和写诗,只有巴贝总是待在教堂里,他不再叹气,也不再难过了。 如此奇怪的行为让别的修士感到奇怪,他
19、们互相打听巴贝修士为什么经常一个人静修。 院长决定去看看巴贝独自一人在教堂里干什么一天,当巴贝修士像往常一样把自己关在教堂里时,院长带着两个年老的修士,透过门缝看巴贝究竟在里面干什么。 他们看见巴贝倒立在圣母的祭坛前面,正用他的6只铜球和12把尖刀玩杂耍。他用他最了不起的杂耍来表达对圣母的崇敬之情。院长和两个年老的修士不明白这个朴实的人是在用自己最大的才能侍奉圣母,生气地大叫起来。他们三个准备把巴贝拖出教堂,狠狠地揍他一顿。 就在这时,他们惊讶地看见圣母从祭坛上走了下来,用她蓝色外衣的下摆擦去巴贝额头上的汗珠。 院长跪倒在地,嘴里念念有词:“真幸福啊,淳朴的人,因为他将会见到天主!” “阿门!
20、”另外两个年老的修士吻着地面应和道。 (摘编自(外国短篇小说选)(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每当巴贝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他总是走进教堂,怀着对天主的敬畏和对圣母信奉的虔诚,祈祷圣母关照自己的一生。B在一个下雨天的晚上,巴贝夹着用旧毯子包起来的铜球和刀子,想寻找一个可以让他睡觉的谷仓,路上他遇到了一个修士。C尽管巴贝有礼貌地向修士致意,但修士还是对巴贝穿着一身绿色的衣服感到十分不解和不屑,误认为他是马戏团里的小丑。D巴贝每天都独自去教堂里待上很长的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向圣母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意,这引起了其他修士的猜忌。E院长等人正要准备把巴贝拖出去时,圣
21、母走下祭坛,“用她蓝色外衣的下摆擦去巴贝额头上的汗珠”,这一细节表明淳朴的人终会感动别人。(2).文中对其他人赞美圣母方式的详细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主人公巴贝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巴贝说“假如靠卖艺能填饱肚子的话,那它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了”,而修士却说“我不同意你说的话,没有什么职业比得上做修士,修士的生活是最美好的生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职业的看法。(8分) 12.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张之洞与他的时代冯天瑜 何晓明 张之洞的一生,跨越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诸朝,或耳闻
22、目睹,或亲身参与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作为“身系朝局疆寄之重者四十年”的政治家,他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更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中成为“朝廷柱石”。而作为涉猎广泛、富于锋芒的思想家,张之洞的基本立足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既承袭其经世、变通、自强等积极意识,力图顺应时势,通过有限度地汲纳西学,革故鼎新;同时又深荷纲常名教的重负,以卫道者自居,投入近代中国的思想战线,既抨击守旧者的不知通,又讨伐求新者的不知本,然而他本人也未能寻觅到因与革、常与变的合理统一。 清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这一年,张之洞刚满三岁。这一场战争的时代意义,当然不是一个孩童
23、所能理解的,但它所造成的历史震动,渐次深入地作用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心态文化的各个层面,而这一切,又给青年、壮年及老年张之洞以深刻影响,并制约了他的一生。 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祸,也曾给青年张之洞的心头罩上阴影,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张之洞感愤时事,诗以纪之。不过,此时他孜孜以求的,仍然是”明体而达用,化民而成俗”的“帝王之学”。同治二年(1863 年)科考殿试一甲第三(俗称“探花”)的张之洞的精神状况,同当时绝大部分中国士人一样,震怵于民族危机,却又找不到解救之路,仍在传统故道上徘徊。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方器物文化的先进性,得到逐渐增多
24、的中国人的承认,魏源当年的“师夷”说,此时具体化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兴办“洋务”的实践。“师夷”口号一旦落实到行动,立刻招致社会习惯势力的顽强抵制。“变而从夷,正气为之不申,邪气因而弥炽”的责难蜂起。张之洞并不是洋务先进,在李鸿章之辈亟亟兴办江南制造总局,勤于“夷务”的六七十年代,张之洞或为外省学政,或为京师清流。所受教养及个人经历,使他“尚知六经大旨,以维持名教为己任”。但执著于经世之志的张之洞又有别于“以不谈洋务为高”的一般“清流”同党,他对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化事业很少进行实质性的批评,而且认为“塞外番僧,泰西智巧,驾驭有方,皆可供我策遣。” 张之洞素有励精图治的意气和长于权变的机智,当他走
25、出京官清流圈子,踏上封疆大吏之途以后,目睹中外大势,参酌诸洋务先进的前例,迅速从清流党向洋务派转化。八十年代初,他在山西巡抚任上发布的启示宣称:“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以储才为先,方今万国盟聘,事变日多,洋务最为当务之急”。这番话可视作他从京师清流一变而为洋务大员的标志。由晋抚移督两广,吸取中法战争失败的教训,张之洞以更加切实的步骤实施洋务计划。 这一时期,张之洞思想的内在矛盾渐趋激烈和外显。他进一步感受到国势衰败的危机,继续将洋务事业向前推进,两湖、两江地区的实业建设、学堂创办、新军操练均有发展;作为受儒教熏陶而且又执掌权柄的高级官员,他又忧心忡忡于日益昭彰的“新学”对名教纲常的冲击。他惊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791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五精准突破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