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浅见.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当前 小学语文 教学 若干问题 浅见
- 资源描述:
-
1、关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浅见参加今天的小学语文培训活动,我的心情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现在课改进入到第八个年头,已经发展到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的阶段。这次研讨活动和三堂观摩课,完全体现了课改的可喜进展。例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利用教学进程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新课改倡导的这些重要理念,都可以从这些观摩课上看得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课程改革已经逐步展开,得到健康发展。但我也有一些忧虑:课程标准的一些想法,在贯彻到教学中去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左右摇摆、好走极端的状况。怎样正确、恰当把握课程目标,调节教学中各方面的关系,这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下面结合平时的思考,
2、联系今天听课的收获,谈几个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一、关于怎么对待知识。有人说,语文课程标准否定知识。关于语文的知识观和语文的知识系统问题,大家都在思考。我的基本观点是:今天三堂课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就是知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反对知识,也从来不否定知识,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表述中包含许多知识因素,如识字写字目标中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笔顺规则”,汉语拼音方面的“声母”、“韵母”、“声调”、“音节”,不都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吗?今天南京石鼓路小学杨老师上的二年级下册“识字2”课,就涉及“后鼻音”、“翘舌音”等知识,学生能借助这些汉语拼音知识读准“峰”、“影”、“壮”几个字的字音。
3、我们反对的是从学科本位的观点出发,把中文专业的方方面面系统知识加以简约化,什么语法、修辞知识概念,下放到小学阶段。课标中“不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提法,就是体现了这样的意图。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语言知识的功能究竟是什么?其实语言知识既有“功”,也有“能”。在学科系统里,语言知识的“功”可以序列化,但是我们反对把中文的知识,那种静态的格式化的东西代代相传,那样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特别要关注知识的“能”。这个“能”,更多地是动态的、活化的,学生不必知晓许多道理,记住概念定义,但是会在实际中使用,就行了。今天观摩课上杨老师教学“画廊”的“廊”字,讲到了“广”字头,它就点出“广”字
4、头的字多与建筑有关,并且展示了“广”字头的偏旁演变,这就是活的语言知识。说到这里,我想起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老师在班里搞试验,让每个同学轮流当班长,有一个同学在班上发表感慨:“我过了一把做班长的瘾。”老师就批评他了:“瘾”是贬义词,如毒瘾、烟瘾、网瘾啊,当班长是好事,怎么能用“瘾”这个贬义词呢!这就是用静态的、僵死的知识去框范动态的、活的语文现象,是要不得的。所以,我们语文老师既要关注知识的“功”,更要关注知识的“能”,那就是,知识在教学的动态过程中,在师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我看今天的执教老师,对此还是相当关注的。二、关于识字教学。最近课程标准正在修订过程中,小学阶段培养识字写字能力讨论得最充
5、分,修改力度相对较大。我们的共识是,语文课一定要加强识字写字教学,因为识字写字是一个人的语文标志性能力。现在的状况是,连许多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写的字都不敢恭维,问题恐怕主要出在小学阶段。大家批评语文的弊病,常常举出的例子就是识字能力下降,错别字大量增加。其实这个现象并不是课程改革以后才有的,不能把帐算到课改头上。但很长一个时期来,学生识字写字能力下降,错别字增加,确实是不争的事实,这跟识字写字教学的弱化有直接的关系。是不是在老师的潜意识里,认为识字写字是小学一二年级的事情,所以到了三四年级就不把它当成教学的重点,到五六年级更是向初中靠拢,小学老师模仿初中教师那样,热衷于课文分析,导致识字写字在
6、小学阶段不能一以贯之,目标容易落空,小学毕业时又没有严格的检测手段来保证。既然小学六年不能解决识字写字能力培养,拖到初中三年不屑解决,到高中更无暇顾及,于是错别字多等问题就带到了大学阶段。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识字写字教学应该贯串义务教育语文课的各个学段,课标修订稿在这方面作了强化。新课标教材的一大特色,是根据三维目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到识字写字过程中。问题是怎么把握好这个度。过去的识字教学往往是离开学生的兴趣,离开了他们的情感态度,就事论事地教识字写字。看到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小学老师教“晕”字,说上面是日,下面是军,大家要记住。于是小学生嘴里念叨着“日日日”,“军军军”,“晕晕晕”,就这样
7、机械地学习识字。但是有一个调皮的孩子却在底下唱着:“星期天,去参军,走路走得头发晕。”这是他自己灵机一动,创造的识字方法。但老师听到了马上批评他思想不好,说:“走路头会发晕,身体这么糟糕,怎样去保卫祖国?以后要认真锻炼身体!”给他上纲上线了。究竟哪种方法记得牢?我看还是后者,因为他识字有创造性,他把情感态度放进去了,这非常好。可惜,老师的批评打击了他的创造性。可是现在有了另一种情况,即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了不恰当的位置。老师们热衷于在识字教学中注入情感,调动兴趣,用多媒体展示与汉字相关的形象画面,这是可喜的举措。但我们怎么把握好这个度?我认为,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情感态度也好,形象画面也好,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