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核心素养教案(详细版)(2025秋).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说新语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核心素养教案详细版2025秋 初中语文 新人 教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第二 单元 核心 素养 教案 详细 2025
- 资源描述:
-
1、8 世说新语二则【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难点)语言运用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反复诵读短文,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重点)思维能力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审美创造感受文言文语言精练、叙事简约之美。【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利用注释读懂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在对比分析中理解咏雪中的两个比喻。3.反复朗读,感受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由三字经引出谢道韫师: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里面有一段话:
2、“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蔡文姬从小便能分辨琴韵,谢道韫能出口成诗。这里的谢道韫就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大将军谢奕的女儿,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文能吟诗咏雪,武能提刀杀敌。让谢道韫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就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今天我们学习的咏雪就记载了这句话。2.介绍文学文化常识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见状元大课堂本课“编者简介”“素养提升”栏目)设计意图设计本环节,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并通过对人物、世说新语的了解,初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二、疏通字词,把握文意1.听读课文在听的过程中划出朗读节奏,标注重点字的读音。预
3、设课件出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学生齐读、个别读要求:读准节奏、读准字音、读顺语句。3.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句式”栏目)课件出示:重点句子的理解:(1)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2)撒盐空中差可拟。译文: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译文: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4.疏通文意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句子,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并
4、明确全文大意。(见状元大课堂本课译文)设计意图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阅读文言文,所以以“读”为主,着力于“言”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疏通大意,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三、品读理解,感受情趣1.探究学习,感受情境(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预设 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内容。正因为“寒雪日”,才能引出“咏雪”。(2)从文中哪些词语、细节能看出古人怎样的生活情趣呢?预设“寒雪”“内集”“讲论文义”其乐融融、情趣高雅“欣然”“大笑乐”亲密无间、谈笑风生(3)“咏雪”时,谢朗和谢道韫分别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更欣赏哪一句?为什
5、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预设示例一:更欣赏“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是轻盈之物,“柳絮”是轻盈之物,“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之态;而“盐”是颗粒之物,缺乏美感和动态感。示例二:更欣赏“撒盐空中差可拟”。“撒盐空中”更符合当时的景致,因为文中写的是“雪骤”之景,大雪猛烈密集时,难见雪花飘舞,“撒盐空中”的比喻或许更为真切地描绘出当时之景。(4)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论,只是“大笑乐”而已,你能看出他的态度吗?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预设 谢太傅的态度表明了他对晚辈的赞赏,也说明他看重的是家庭氛围和生活情趣。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是作者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
6、道韫的才华。2.熟读成诵,理解人物性格(1)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揣摩几个人的语言,选择恰当的语气语调。(2)全班分组按照旁白、谢太傅、兄子、兄女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3)生自由朗读,背诵全文。师小结:通过以上细节分析和分角色朗读,我们不难看出谢太傅是一个重视家庭生活与晚辈教育、善于启发晚辈思考、鼓励晚辈学习的人。谢朗和谢道韫都是才华出众的孩子。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做到“言”“文”兼顾,把文本学习“做”充分,适当涉及朗读的训练,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四、积累存储,布置作业1.课后搜集咏雪的名句。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行,试着对这篇课文进行朗
7、读节奏划分。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的积累,促进学习,使学生在积累中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学习用“法”,预习课文。【板书设计】第2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儿童故事,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3.了解“谦辞”和“敬辞”,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语言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教学过程】一、检测巩固背诵并默写咏雪。二、导入新课师:中华文化中不仅有蔡文姬、谢道韫、李清照等才女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七岁作诗的骆宾王、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而今天学习的古代少
8、年的智慧故事会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介绍古代少年的智慧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疏通字词,把握文意1.听读课文,划出朗读节奏课件出示: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齐读、个别读,读准节奏、读准字音3.理解重点词句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
9、句。(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句式”栏目)课件出示:重点句子的理解:(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译文:过了正午(友人)没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后(友人)才到。(2)君与家君期日中。译文: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译文:到了正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4.疏通文意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句子,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并明确全文大意。(见状元大课堂本课译文)设计意图将上节课习得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掌握文言学习的基本方法。四、品读课文,理解人物1.探究学习(1)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888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1)讲义:文本助读 第三单元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