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考试《曹刿论战》要点.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曹刿论战 初中语文 考试 论战 要点
- 资源描述:
-
1、一、文学文化 常识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二、易考实词梳理1.古今异义(1)齐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称某些传授知识技术的人(2)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4)牺牲玉帛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5)弗敢加也古义:虚夸,夸大今义:增加(6)必以信古义:实情今义:信用(7)小大之狱古义:指诉讼事件今义:监狱(8)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9)可以一战古义:可凭借今义:能
2、,行( 10)战则请从古义:跟随今义:由,自(11)- -鼓作气古义:第一次今义:最小的正整数(12)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13)三而竭F古义:第三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2.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公将鼓之鼓:击鼓进军3.重点实词(1)齐师伐我伐:攻打(2)肉食者谋之谋号:谋划(3)未能远谋远F:深远2014.15C(4)何以战以:凭、靠(5)衣食所安安:指安身(6)弗敢专也弗:不专:独自享有(7)对曰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8)小惠未遍遍:遍及,普遍(9)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10)小信未孚孚:使信服(11)虽不能察,
3、必以情察:明察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12)忠之属也属:类(13)齐师败绩败绩:大败(14)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15)下视其辙辙:车轮碾出的痕迹(16)登轼而望之轼:车前的横木(17)遂逐齐师遂:于是逐:追击,追赶(18)既克既:已经克:战胜(19)一鼓作气作:鼓起气:土气(20)彼竭我盈竭:穷尽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21)夫大国,难测也测:推测,估计(22)惧有伏焉伏:埋伏(23)望其旗靡靡:倒下四、重点句子翻译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018 辽宁辽阳
4、)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以实情上报。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近4年全国5考)(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2017江苏淮安)(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6.彼竭我盈,故克之。(近4年全国4考)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五探究设问(注:标为本课重点)单字品析论曹刿论战“论”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答案论战前的政治准备一“取信于
5、民”;论开始进攻的时机一“彼竭我盈”之时;论开始追击的时机-“ 辙乱旗靡”之时。理解概括以弱胜强(1)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统编教材思考探究)变式设问: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答案为第点)答案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知己知彼,详察敌情。取胜之后,曹刿并不追击,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时刻保持高度
6、警惕,详细观察后再追击。(2)阅读文章第3段,说说曹刿论述的战争的取胜之道是什么?答案要蓄养士气。要看准战机,再做行动,谨慎判断,谨防埋伏。(3)曹刿所认同的“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条件,是指鲁庄公所说的“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三条,还是只指第三条。说说你的推理。答案示例一: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而取信于民只做好某个方面还不够,而是要做好方方面面,所以,三条都包括。示例二: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而取信于民的举措中最重要的是“必以情”,所以,特别强调的是第三条。(4)如何理解曹刿以平民身份而主动“论战”
7、的行为? ( 统编教参问题探究)答案曹刿堪称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与军事家。他只是鲁国的一个平民,并非“肉食者”,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和实施。但他凭借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积极参与抵御外敌入侵的政治谋划与军事行动,并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人物形象1.鲁庄公(1)如何看待鲁庄公这一一人物形象? ( 统编教参问题探究)变式设问:你认为鲁庄公“鄙”吗?简述你的认识。答案鲁庄公作为一名君王,资质平庸无奇,但他并非 昏君。他最初将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祈求神灵保佑上,这反映了他政治见识的鄙陋。在战场上,他急于求成,未曾谨慎考虑就打算出击追敌,暴露了他在军事上的轻率。但鲁庄公能够接见并非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二年级语文上册 闯关练习三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