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3课时 诗歌的内容(课堂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2017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3课时 诗歌的内容课堂训练 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 2017 三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33 课时 诗歌 内容 课堂 训练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四章 诗歌鉴赏第33课时诗歌的内容课堂训练(说明:诗歌内容考点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选做。)1(2009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10分)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波神:水神。准拟:准定。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2、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2(2015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8分)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注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 龙,扬子
3、鳄。匕箸:羹匙和筷子。(1)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2)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3)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4分)3【2014年高考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
4、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4【2013年高考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
5、4分)参考答案:1. (2009年北京卷)【答案】(2分)D(5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达观、豪迈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如“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描写了湖面的美丽景色,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显示了诗人的达观之情。“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今宵露宿何妨?”“何妨”,有什么关系呢,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解析】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七八句“准拟”,据注释是“准定”的意思,因此可排除“期盼”之说。考查诗歌的风格和内容思想感情的分析。“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均
6、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不难归纳出来。2.(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词曲常识的把握。解题时可以根据词牌的分类进行判断。结合平时学习过的词曲,进行对比判断。也可以从选项出发,选择熟悉的词牌进行套用,看是否符合,即可判断出。【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在备考时熟练掌握有关词曲的常识。考场上按要求解答即可。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格式是一个词牌。在解答是学生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964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